浓浓饺子香,暖暖校园情

东辽二高
创建于2023-12-08
阅读 176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及“新课标”下的劳动教育,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们的自理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积极弘扬劳动精神,落实学校劳动特色教育。高一年组12月6日~10日开展了“浓浓饺子香,暖暖校园情”的包饺子劳动实践活动。

  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东汉末年瘟疫盛行,名医张仲景眼见灾民们饥寒交迫的惨状,便将羊肉和祛寒药材一起熬制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煮熟分给穷人们吃。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很多人耳朵的冻伤得到治愈。人们感怀张仲景的恩德,从此每逢冬至便模仿着做“娇耳”。因此有俗语道:“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据文献记载,饺子风靡于唐宋,在明朝成为约定俗成的除夕美食,在清代发展至鼎盛时期。古代饺子的名称多种多样,如:角儿、水点心、扁食等。而“饺”则是一个后起字,最早出现于宋朝。

         “包饺子”活动开始了。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揉面、择菜、洗菜,搓球、擀面皮、包饺子,欢笑声、喝彩声,奏响美妙和谐的欢乐之歌。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忙得不亦乐乎,现场氛围其乐融融。同学们配合默契,包出的饺子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有的像小笼包,有的像飞盘,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小小的餐盘见证了一个个创意水饺的诞生。小小的饺子包出了浓浓的师生情,包出了深深的同学友谊……经过大家的合力劳动,一盘盘饺子“整装待发”啦!

  随着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香味飘满了整个食堂。同学们欢呼着,津津有味地享用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感觉无比美味、无比幸福和快乐

  “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通过此次包饺子活动,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体会劳动的辛苦,真正懂得一餐一饭的来之不易。

阅读 176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