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教育科学研究院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红安县教育科学研究院
创建于2023-12-08
阅读 234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红安县教育科学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建设教育强国、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形势,全面落实贯彻党和政府对教科研部门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双新”“双减”“五育并举”背景下课堂提质增效,做好“四个”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养、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教研等方面的研究与指导,切实发挥专业支撑作用。以教联体改革为契机,深化教科研改革,加强协同创新和制度体系建设,提升学术研究和服务水平,以高质量教育科研助力红安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一、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

     在教育局党组和机关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县教科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一是坚持和完善“五个一”制度。本年度共开展12次支部委员会、12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1次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书记讲党课4次;党支部委员之间、党支部委员与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共计谈心谈话20余次, 有效增强支部凝聚力和引领力,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科研工作深度融合。二是开展主题实践教育,彰显党员担当。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7 月1日举行庆“七一”活动开展党建工作“回头看”活动,7月3日组织青年党员到李天焕故居开展党建活动。三是正风肃纪,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落实廉政谈话制度,每季度开展廉政谈话,开展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签订“廉政责任书”、“违规吃喝承诺书”;通过日常监督检查,严格整治“不在岗、在岗不作为、履职不担当”等不良行为。四是从严抓好主题教育工作。全体党员利用空余时间自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全院分四个小组定期开展党小组学习交流讨论。五是加强队伍建设与业务融合提升质效。支部在师德考核、评优评先、教学科研、岗位晋级等方面公正、公开、透明,制定和明确各项规章制度,推行阳光教科院。并以党建为引领,以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为依托,持续开展“党建+”系列活动,将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统筹起来。

     二、立足实际、敢于突破,优化和细化工作方式

     2023年,面对新中考、新高考改革新形势,为落实“五育并举”和“双减”要求,加强“五项管理”,规范“课后服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教科院立足全县教育实际,积极思考、敢于突破,不断优化和细化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

     一是加大了教育教学视导力度。一年以来,教科院各学部积极开展常规教育教学视导,以使视导效果深入骨髓,全年各学部各学科共开展教学视导70余次。视导紧紧抓住“课程设置、集体备课、高效课堂、领导听课和作业优化设计”这五个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相关的环节,大力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着力推动学校和教师全面规划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活动,落实“双减”要求。每次视导结束后,向局党组提交书面反馈,总结视导学校的闪光点、找出问题点、提出改进点。其中将解决初中教学中存在的“优生面过窄、中等生断流、学困生成群”的现象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视导中对各学校学困生转化的计划和落实情况重点督查,检查指导学困生转化工作,还会同教育局相关股室对义教阶段部分学校进行教学质量剖析,以促进这些学校切实承担起提升全县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责任。

    二是深度参与了教联体改革和建设。从教联体改革实验阶段开始,教科院就主动作为,积极参加实验小学的改革试点,出谋划策、查找问题、提供建议,帮助实验小学的试点工作行稳致远、结出硕果。教联体改革全面铺开后教科院全体成员又身体力行,通过视导摸底各教联体的改革进展情况,发现经验、分析不足,每月定期向局党委汇报教联体工作开展情况,使局党委对全县的教联体的运行心中有底。

  三是创新了教师发展及培养模式。2023年,教科院各学部各学科相继举行全县性的教学示范课、教学比武、“四优评比”、现场集体备课、作业优化设计等活动,通过活动推动科研课改,提高和发展教师教科研能力及教学业务能力。同时,将名师工作室建设与教师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名师工作室和学科工作坊辐射引领作用,不断推动学校课改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实行工作室“月工作通报制度”和“年终考核制度”。下半年,教科院利用周末时间,对近三年招聘的581名青年教师开展集中研修与技能锤炼,覆盖多个学科领域。同时,根据不同学科、年龄段和教育教学背景,制定形式多样的培训计划,共完成涵盖师德师风、思政、心理健康辅导、新课标学习、学科命题、借赛促培等共计25次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便利性和覆盖面。秋季还邀请省内专家就新中考改革命题趋势对全县初中九科教师开展为期三天的专项培训。积极组织学科教研员、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参加黄冈市教联体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十一期共计300余人。系列举措使我县教师职业素养得到提高、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专业知识得到加强、教科研意识得到激发。

     四是拓宽加深了区域研修新路径。为打通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强校和弱校之间的交流障碍,教科院一直重视区域教研的开展。春季学期,义教和幼教阶段各学科以区域为主体,相继组织了以送教、集体备课、作业优化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教研活动,帮助不同区域之间的学校互相借力、形成合力。秋季学期,以教联体为载体,积极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和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张旗鼓开展区域教研活动,努力实现教联体“以强带弱”促整体提升发展格局。春、秋两季均与当阳市开展区域连片结对帮扶,努力实现交流共进。

     五是重视了德育教研常态化。以全国思政一体化为契机,狠抓各学段德育工作。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及生命安全教育等使德育教育常态化,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9月23至24日,县教科院举行全县“小—初—高”思政课一体化优质课比赛活动,共有41名思政课教师参赛;组织参加黄冈市思政课一体化教师教学设计及学生征文评比活动,教师教学设计一等奖5人、二等奖16人,学生小论文一等奖16人;教科院成立由支部书记、院长、分管副院长、思政教研员德育工作小组对全县各学校各学段开展多轮次德育工作督查。

  三、把准方向、脚踏实地,做实做强教学质量提升

  2023年,教科院持续坚定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评价开展工作,协助和指导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积极组织中、高考复习备考专项活动,召开义教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2023年中考质量暨秋季起点考试质量分析会、教学工作座谈会、教联体教学教研工作会、秋季九年级期中教学质量分析会、2023年度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会等系列会议,依据《红安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量化评价细则》对各单位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完善教学质量监测管理体系,做好了制卷、组考及阅卷等工作。充分发挥质量检测“诊断”与“评价”功能,继续把“一分四率”作为学校教学质量重要评价指标,并加大平均分、低分率的评价权重。同时,做好各教联体入口、出口成绩数据统计与分析,做到有据可查、动态评价。2023年中、高考,我县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实现了高考各层次上线人数重大突破。

     四、深化教改、真抓实干,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

  2023年,教科院鼓励广大教师及教研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和课题申报不断强化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和能力。11月1日,黄冈市教育局对2023年“基础教育精品课”(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及生命安全教育)遴选情况进行通报表彰,我县共有28节优质课获奖,其中一等奖16节、二等奖12节。11月2日,2023年度湖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结果揭晓,我县获奖15节,其中一等奖2节、二等奖7节、三等奖6节。11月3日-5日,“湖北好教研”结果揭晓。红安共有两项教科研成果参与申报均获二等奖,分别为红安县教育局阮景团队(核心成员:汪鲁元 陈松鹏 江厚斌 秦亚莉 卢胜军)申报的《湖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实践研究》和红安县教育科学研究院余向红团队(核心成员:陈雪梅 杨凌 张凯霞 吴意 彭航)申报的《整体规划深耕资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两项省级课题《初中跨学科劳动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的研究【534】》、《普通高中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546】》顺利开题。11月8日,黄冈市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立项结果揭晓,红安县共有4项市级课题获批,其中《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初中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2023JA45)获得2023年度重点课题。11月15日,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2023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情况进行通报表彰,我县共有52节优质课获奖,涉及各学段多学科,其中一等奖20节、二等奖32节。

     五、统筹谋划、全力以赴,精心布局2024

     1、抓实“党建+教研”。继续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定期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以党建促教研,以党建提师德,固师魂,保持本色,改进作风,增强担当;加强党组织建设,明确责任分工,以坚强的组织来保障教科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2、协助县域教联体建设。贯彻落实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推动县域教联体建设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县域教联体建设试点工作。出谋划策,加强沟通,及时服务,建设高质量的教联体,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

  3、持续推进教研课改。以高效课堂为主要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在今年考察学习和引领课及教学大比武的基础上,2024年将继续加大力度、常抓不懈、再上台阶,进入深度行动阶段。教科院将对课堂教学改革开展专题视导,并继续开展全县性的教学示范、教学比武活动,使教改常态化,质效提升成为课堂灵魂。

     4、抓好团队建设。一是建立学科教学指导专家队伍,利用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资源,定期开展常规化教学调研和改革视导,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惠及基层教师。二是利用好名师工作室对优秀教师的凝聚力,继续深化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加大力度开展送教、学习、交流、评比等活动,挖掘青年教师中的优秀人才,敢于加压、重点培养、大胆使用。

     5、探索有效备考。针对中考和新高考的要求,紧跟形势、主动作为,采用外出学习和组织高考、中考备考会、专题研讨会的方式,集思广益,提高备考的效度和精度。

     6、实施教师培训。利用现有的教师培训设施和渠道,采取“请(专家和名师)进来(讲座)”、“走出去(送教)”、学科教学技能大赛等不同形式,持续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同时,通过指导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协助学校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

     7、开展课题研究。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和指导开展课题研究。要在现在在研省市级课题的基础上,增加课题和参研学校的数量,同时推动高中新课程和义教新课标相关课题的研究。

     8、召开重要会议。根据阶段性工作安排,及时组织召开高中教育工作会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分析得失,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2023年12月

阅读 23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