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霞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将美育心 向美而行

创建于2023-12-08 阅读3223

大雪节气,阳光晴好。

冬日丰盈,万物可爱。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为探索美术教学新模式,全面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实践能力,促进广大教干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研讨,12月8日,2023年全县初中美术教学研讨会在沂南三中举行。县美术教研室刘剑雯主任主持活动,全县初中各学校美术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美术学科带头人、中心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的颁布让美术教学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让新课标落地实施?如何让核心素养理念深入课堂?我县由刘主任引领,将新课标理念下美术教学探索与实践的优质课呈现给大家。

第一节是岸堤中学王京增的《三位中国美术家》

王老师用独特的思路让学生认识了三位中国的画家,并掌握了三位画家各自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三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著名中国画家:张择端、徐悲鸿,潘天寿。这三位画家的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蕴含民族精神与时代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画的壮丽辉煌与画家身上的优秀品质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培养其对传统美术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中学生紧跟教学思路,精准回答老师问题。

王老师的总结与升华:

数十年前,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的潘天寿创作出守正创新、致力振兴“强其骨”的中国画;

一百年前,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徐悲鸿用坚贞不屈画出了中西融合、爱国忧民的奔马图;

一千年前, 凭着“方寸之内,绘百里之迥”的高超技艺的张择端用画笔留下最繁华的汴京生活风貌; 

今天,怀有赤子之心的你们,也可以用知识武装自己,丰羽厚翼书写属于这个美好时代的盛世华章。

第二节课,来自里庄中学袁玉老师的《三位中国美术家》两位老师虽讲解同一课题,却风格不同,都精彩异常。

袁老师用独特的视角精准切入本课重点难点,用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言推动整节课。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美术知识储备,知道一些著名画家,但对其绘画风格不是特别了解,缺乏基本的美术素养和概括能力。同时本节课的知识量大,如果一味地灌输,学生很难保持兴趣。所以袁老师尽可能地让学生以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到课堂中。

本节课课型为欣赏课,知识容量大。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三位美术家的艺术风格、作品、是贯穿整节课的重难点。袁老师在扩充学生知识储备时,也锻炼提高学生的图像识别素养,引导学生多角度角度沉浸画面,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提升其审美感知的能力。

随后是孙晓老师的典型发言。

孙晓老师在典型发言中,讲到自己一直以来比较喜欢关于色彩的东西,闲暇之余经常画点装饰画、带孩子做些色彩小手工,看到这节课就想进一步研究,另外也考虑到这节课的课程类型属于造型表现。这种课程更容易把控课堂,学生参与度高。

孙晓老师着重思考如何把装饰色彩单独设立一节课?和其他的色彩课有什么区别?要教会学生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对教材和教参进行了深入的研读,明确了装饰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后所形成的色彩,比线条和图形更容易影响观者的情感,在装饰艺术领域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道了装饰性色彩通常具有高纯度、强对比、象征性和夸张性的特点,带给人简洁、明快、强烈的感受。了解了装饰色彩的造型的表现手法具有单纯、平面、意象、夸张的特点。学习运用装饰色彩的表现方法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可以装点自己的生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每个教师的想法都不一样,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个人的想法,但我们也要在别人的观点和思想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参考,也是一种辨识。

吴敏老师与大家分享与探讨了《用课标,为美术课增添色彩》

吴老师认真研读了新课标,并且把新课标与旧课标进行一些对比,发现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和增加,例如新课标以素养指引为主、以问题导向为传承、以情境创设为依托、以辅助学生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灵魂。

并以八年级《单色版画》这节课为例,思考如何去用课标,为美术课增添色彩。

并解析新思变新课标中课程改革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 将音乐与美术学科融合为艺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除了学科的融合,可以说新课标给大家打开了一个通道,这个通道既能够链接学生的生活,又能把学生的生活提到科学、艺术的高度,使其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结合《单色版画》这一课,在了解版画的发展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宣传抗战,在鲁迅的倡导下,兴起了新的艺术创作形式——版画,艺术创作者以刀代笔,取木为纸,用版画的艺术形式作为战斗武器,以意味别样的宁死不屈的中国人形象来唤起民众,发出中华民族奋勇抗战的声音。这里是通过版画发展史与历史学科、与革命文化主题教育融合,渗透学生情感教育。

交流提升

接下来的环节,刘主任就对本次研讨会用现场互动提问的方式,展开交流。

互动共享,相互提升

刘主任做最后精准点评,说美术课提升不是单纯为了比赛而比赛,这四节精选的课各有所长,都是每位老师平时的积累与厚积薄发。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中,审美感知是艺术学习的基础。它是对自然、社会、艺术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以及艺术作品与活动中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风格意蕴、情感表达等。审美感知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欣赏课不能只是一味地欣赏,美术欣赏是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在过程中要有所感悟与收获。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启发学生,围绕作品,引导学生对画面中的内容、情感、技法、社会等多角度进行自主探究、赏析,感悟、体验,才能品味到作品中的内在意蕴,这正是提高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行走在美育之路

一路繁花似锦

绽放出朵朵向美而生的花蕾

愿每位美育工作者

都以满满的正能量

在教育之路乘风破浪

阅读 32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