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王力旧作《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书中才得知后母戊鼎的还有这么一段坎坷经历,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国宝也不安生。
后母戊鼎,商代晚期 高103厘米(不含修复后的耳朵)、长110厘米、宽79厘米 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司母戊鼎(2011年3月底,改名为“后母戊鼎”)重约830公斤(含修复后的假耳朵),1939年盗掘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西北的吴家柏树坟园,盗掘者是武官村的地主吴培文。当时河南已处于日寇占领之下,吴想将鼎卖掉,并且不希望鼎落入日本人之手。(在当时的情况下,日本人拿走大鼎是不会付钱的。)吴培文等人原本计划将鼎肢解锯开,但只成功锯下两个鼎耳。(关于大鼎出土时就仅存一个耳朵的说法是彻底的谎言。)日寇搜剿这个大鼎,于是吴将鼎再次埋入地下,直到1946年抗战胜利后才重新掘出。
本照片为1948年蒋介石与司母戊鼎的合影。当时的司母戊鼎被锯掉了两个耳朵,还未得到修复。照片中围着司母戊鼎站立的一圈人(从左到右)分别是杭立武(时任政务次长,1949年任教育部部长。1948年开始负责运送国宝到台湾。)、蒋经国、马衡(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故宫博物院第二任院长。)、曾昭燏(yù)(时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蒋介石。
司母戊鼎后被运往南京,作为给蒋介石六十大寿的礼物。蒋于1948年拍摄了这张站在没有耳朵的司母戊鼎前的照片。解放前夕,蒋介石计划将司母戊鼎用飞机运往台湾,由于鼎过大过重没有成功。(有传言被弃置于南京机场的跑道上)
解放后,司母戊鼎由南京博物院(院长曾绍燏)保管。当时司母戊鼎的一条腿上有吴培文等人锯鼎留下的深深锯痕,被锯下的鼎耳经过多年战乱,也只找回一只。1955年南京博物院委派潘承琳将司母戊鼎腿上的锯痕填满,又根据残存的鼎耳仿造了一个假耳朵,将丢失的耳朵修复“还原”。1959年,配好了假耳朵的司母戊鼎被调拨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修复的过程为司母戊鼎配上了一个假耳朵,由于古代青铜器久埋地下会导致“宏观密度”降低,而假耳朵的材料密度又与原铜器密度并不相同,再加上焊接使用的焊料和做旧用的假锈,在这种前提下提到铜器的“总重量”,精确到小数点后若干位是非常荒唐的,其所谓的“精确度”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撇开假耳朵的遗憾不谈,司母戊鼎庄严伟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中国古代青铜器,是鼎中之王,是传国重器。司母戊鼎四个柱足和鼎耳都是中空的。整个鼎的鼎耳事先铸好后嵌入鼎范(“鼎范”就是用来铸鼎的模子),再一次浇铸制成鼎身鼎腿。司母戊鼎在商代晚期制造难度是惊人的。大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三个字。1976年在安阳殷墟发掘的商代妇好墓中,出土两件有“司母辛”铭文的铜方鼎,可以与“司母戊”铭文相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