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欧爸讲了一系列有关于灵性发展的要素,我觉得这些很有道理,它们其实就存在于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一句话,就是你的表达,处理事情时,你所处的位置和角度就是你的立场,而选择更是处处都有,穿什么衣服,干些什么都需要做出选择。
立场、选择、表达等,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不过需要去发掘。比如立场,假设你们分为两组,辩论春节应不应该放烟花,一方说应该放,这样才有年味,有历史性;一方说不放,因为十分污染环境,又容易造成火灾,也有道理,这就是因为两方所站的立场不同,所以才会有不同的观点。两方都有理,这个案例也充分诠释了“立场不同,就有不同的真相”这句话。
还有一个例子,比如坐轻轨,很拥挤,你准备上车,前面的人大喊“别挤了,挤不下了”,后面的人却说“再上一个,再上一个”,后面的人时车下人的立场,是想要上车的;然而等他们上了车,他们又喊“别挤了,坐下班车”,这是他们的立场就改变了,从原本车下人的立场变成了车上人的立场,这就是生活中的立场。
立场很重要的,不能随便放弃。这是我深有体会的,以前我很喜欢说“随便”这两个字,这其实就是放弃立场,家人们每次问我吃啥、喝啥、要啥时,我都回答“随便吧。”经常如此,最后家人觉得不必问我,因为我总是一个答案,不是便不再考虑我的需求,就没人再问了,我吃了大亏,从这以后,我再也不随便说“随便”了。
还有三种典型的立场:物理立场、异向立场、设计立场。物理立场就是一个不用思考的立场,你问鄙人,你能不能手劈断一棵树,他肯定直接回到:“不能!”。他就处于物理立场,它是一个不用纠结、理所当然的立场。异向立场,处于这样立场的人,发生问题后,他只会觉得是别人的问题,别人的原因,肯定不是我的问题。比如再一家单位,某个部门出了一点问题,部门负责人认为都是下面员工的问题,丝毫不思考自己有没有问题,他这就是处于异向立场。最后,关于设计立场,这种人觉得问题的根源是我,不是你,和异向立场相反,多见于父母。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人生中也有一段时间父母处于异向立场和设计立场。在你7、8岁的时候,有可能很调皮,惹了事,父母就很自责:
“哎呀,这是我没有教好,不用批评孩子,我要反思”
这时父母就处于设计立场,只想着自己的问题,而忽略了孩子也又过错。而等你长大了,14、15岁的时候,你再犯错,父母就很不开心,这时他们觉得你这么大了,居然还惹事,还犯错,会责怪你。这时父母就处于异向立场之中。
除了立场,再说说表达。它是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有句话说“语言是误解之源”,这说明了表达清楚是多么重要。当然,语言只是表达的一种,表达是指向外发出的一种信号,还有一个表达:冰山。
冰山分为水上能直接看到的和水下不能直接看到的,能直接看到的是行为,也就是他的表达。下面一层是应对、感受、观点、信念、希望、渴望和自我。这个冰山可以解析这个人的内心,它是一个行为中的内心。比如你在带领一个活动时,遇到一个人捣乱,你很生气,吼了他。那么你的行为是吼叫、斥责,而你的应对是批评,当你看到表达后你的表达,就是应对。感受则是有人捣乱而生气,愤怒。下面一层,你的观点是参加活动时不能捣乱,观点是你内心的想法。越往冰山下,就是越深层的。再下一层是信念,你的信念是要尊重别人。然后是希望,是希望捣乱的人停止,认真参与活动。然后是渴望,你在渴望自己带活动时能被尊重,能被大家尊重。最深的一层是自我,你现在就处于一种烦恼、愤怒的自我。
我也十分震撼,仔细一想,原来一个行为,一个小小的表达,其实背后竟然有这么多东西,它不仅能体现出你的性格,还能凸显你的处事风格和表达。你用不同的表达,体现出不同的观点和信念。
生活中还有着互相表达,当你看到了其他人的表达,比如说了什么话,你的表达又是什么呢?5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你看到别人的表达后,你的表达):第一,指责,相互指责,吵架。第二,讨好,就是你顺着其他人的意思,讨好别人,附和。第三,打岔,它又有三种形式,比如沉默,他讲他的,你做你的,不附和, 也不反对,不做出反应;比如岔开话题,他讲时你去讲另一个事,转移话题;比如阴阳怪气,你阴阳怪气的回应他,打扰他。有人会说,这些表达方式都是不好的,当应对方式没有好与坏,他们没有标签。第四,超理性,超理性就是讲道理。
第五,一致性表达。我觉得这种表达方式十分重要,可以用这种表达方式的人都很厉害,这种应对方式分为三个部分:自我、他人、情境。自我就是他先表达以自我为中心的话,我看见了什么,我有怎样的感受,我有什么期待,我有什么想法,平静的表达。然后就是他人,这种表达人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然后会和对方沟通,尊重别人的一切观点,当不代表赞同!积极关注与真诚,考虑对方的感受。最后是情境,沟通双方是什么关系(沟通背景),是师长,是父子,还是同学?需要考虑关系,其次是沟通双方在什么场合,是在公开的场合,还是家里的小场合,都会有所不同
比如说刚刚提到团集会的例子,你看到有人捣乱,原本是用斥责的表达方式,如果你用一致性表达,则是与他好好沟通:
“我看见了你在捣乱,不遵守纪律”,这是我看见了什么
“我很愤怒,生气”,这是感受
“我希望你下一次能做好,遵守纪律”,这是期待
“我觉得我们可以谈一谈,看怎样可以做得更好“,这是想法
这是一致性表达的第一个方面:自我
“你觉得可以怎么办“,倾听,可以听取他的想法,或者了解打闹的原因,一定要保持真诚,比如”说出来,听一听“等。这是一致性表达的他人部分
“我们正在参加团集会,在这里你需要认真听,不捣乱“,这就是情境中提到的场合,沟通双方所处的场合
“我是团长,你是团员,你要听我的指挥”,这就是情境中的关系,双方的身份。
一致性沟通,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可以用到它,能帮助我们顺利的解决问题。
最后,应对是没有好坏的的,每个应对方式都有优缺点,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用合适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