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要求,我校科学教研组专职科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讨轮组内研究课活动实施方案。
刘妹老师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执教了《机械摆钟》一课,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同一个摆每分钟的摆动次数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小组测量的结果又是不同的,这为下一课对摆的快慢进行研究做了铺垫。如何让学生获得准确的数据对本课的问题探究,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每组的观测活动至少需要三名同学的密切配合,一人报时,一人数摆动次数,还有一人及时记录。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好操作层面的一些问题,如怎样计时?怎样数摆动次数?怎样做到摆动开始与计时开始的同步?
教学中学生所测量的数据尽可能精确,这也是学生开展后续探究活动并发现规律的基础。
张聪聪老师执教了《认识气温计》一课,通过学生对温度计的观察及动手体验,能够很快的知道温度计应该怎样读数,如果液柱上升,那么温度是升高,液柱下降那么温度是变低的。但是有部分同学依然不是特别能理解对于温度计的读数和写数,对于这一个单元来说这也是一个难点,需要在后面的实践中多锻炼。另实验课上学生在观察温度计的时候不能很好的管好自己,容易把注意力从讲解中跳跃到玩耍材料上去,需要多次提醒。所以需要在后期把握好时间的分配,并且以合理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
王卫杰老师执教的《测量降水量》,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老师利用问题水是怎样在湖泊、大气、陆地循环的引导孩子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每个孩子积极参与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组织学生自主进行雨量器设计,模拟降水,收集数据信息快速反馈。研讨环节分别对“自制雨量器注意什么”“测量降水量注意什么”“如何测量雪和冰雹的降水量呢”三个内容进行逐一讨论。自制的降水量视频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既避免了现场实验的难以操作,又直观展示了实验现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继而进行思考。在师生交流中,学生逐渐建构降水量的概念,理解为什么要测量水的高度而不是多少。
闫合营老师执教的《让小车运动起来》是运动与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小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物体的运动及其受到的力”为主要线索,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一些探究活动。学生在三年级是已经学过物体有时是静止状态,有时是运动的状态。那么怎样让不同类型的车运动起来,本课的研究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本课共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调查不同类型的小车动力来源;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探究重力产生拉力,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小车用不同的动力类型;而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科学组内研究课第一次评课,授课老师进行说课分析,听课老师进行评课,指出课堂教学的优缺点。
科学组内研究课评课,进行第二次评课,各位老师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特点,进行分析评价,指出不足及提出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