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理解和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我校坚持开展听、评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且把这些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十一月下旬起,我校语文学科又开展了“落实课标理念 夯实教学常规”思政课展示活动。
六年级组教师为呈现给学生精彩高效的课堂,认真备课、磨课,展示课结束后又对展示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有突破,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的渗透等等。
倪婷老师执教的是《青山不老》。本课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故事。《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倪婷老师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进行质疑、讨论、交流。在教学中,倪老师紧扣“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整堂课倪老师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王光芳老师执教的是《只有一个地球》,王老师整堂课设计了一个“争做环保宣讲员”的任务驱动,通过三个学习任务进行学习。第一个任务寻找关键句支撑作者的观点,明确因为地球美丽而渺小,同时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再加上人类无法移居,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样有理有据地提出观点,让人认同,这叫以理服人!接着,王老师又引导孩子们寻找文中感情色彩明显的词语去体会感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叫以情动人!在课堂结尾,学生结合身边的现象创编标语,最后回归任务驱动,选出了“最佳环保宣讲员”。
叶晓君老师执教的是第六单元20课《青山不老》,《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选自梁衡的“新闻四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用十五年的时间带领七位老汉在晋西北沙漠植树造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最后留下他一人坚守的感人故事。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围绕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作为任务驱动,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再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展开学习。《青山不老》中的人物原型是我们山西神池县的高富老人,老人将种树作为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成了生命的归宿。
结尾介绍三北防护林工程,引出宏大工程的背后,是无数个《青山不老》中的老人这样的种树人、护林人的不懈付出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无私守候。青山不老,生命亦长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如果将生命倾注于某种永恒的事业当中,那么生与死的界限就不再分明,作为个体的人也能达到化有限为无限的生命高度。这也是《青山不老》这篇课文蕴含的深远含义。
课后,校长、田老师以及听课老师们根据这三节课进行了相应的评课。校长指出六年级的几位老师对学生的常规培养都呈现出了较好的效果。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但如何高效落实,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还值得我们深思。
田老师指出《青山不老》这一课老师在讲授过程中没有留足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文章当中很多有深度的语言也没有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应该学会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阅读,分享交流!而面对略读课文如何放手充分交给学生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大问题!
教学之路,虽道阻且长,然行则将至,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我们组此次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师们一起研讨,共同进步,互相学习。相信各位老师一定会更优秀,不断迈向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