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年逾花甲的李老,托人买来《根雕制作技法》、《根雕去除腐木技法》、《根雕技法教程》等书籍,凭借一把锯、一把斧、一打砂纸,边学习,边实践,一年多的时间,记录了他的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创作了《猫》、《笔筒》等一系列初期作品。李老师把她们摆到柜子上:
六十烟雨渚寻常,省心苍,面姜黄。
壮志怀满,耘杏处留香。
一曲风华多动荡,拾笨斧,刻柔肠。
喜眉叱宇溢情扬,鬓生霜,又何妨。
急乍初心,老骥饰身忙。
长志倾泓屏瀚海,盘腐朽,俏夕阳。
李老家住葫芦峪风景区沿线,部分根雕原件和大件作品就摆放在路边,每每有来葫芦峪观光的根雕爱好者经过,必来到访,有的切磋技艺、有的交换作品、还有的赠送工具等等。可以说,葫芦峪旅游事业的开发与兴盛,为李老根雕技法的激进和作品的推介,搭建了进取的平台。但随着李永恕老师知名度的提升,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也促进了葫芦峪旅游事业的发展,真所谓相得益彰。2015年,李老的《五子登科》,凭借巧妙构思、巧夺天工的技艺,就卖出了3000元的高价,这是对李老师技艺的肯定,也是鼓励。特别是王咏梅镇长通过推介文化创建品牌的介入,使李老的“根雕葫芦坊”成了小镇旅游响当当的王牌名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根雕,作为达官显贵的专宠,已经成为过去。除了慕名的爱好者争相收藏外,小镇的村民如逢学子及第、老人祝寿、孩子满月,前来挑选根艺作品的人也很多。因为艺术的创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多少人只可叹“洛阳纸贵”。李老说:“通过根雕艺术的兴盛,反映的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强国音符,幸福的标记。”
逐梦的人永远是年轻。
82岁的李老,身健、耳聪、目明、智睿。因为专注根雕艺术,所以技法日趋高超,在磨拭根枝纹理的同时,也打磨了岁月赠与自己的轮回。老人生活的很有规律,上午打理家务,下午雕琢,晚上构思,周末选料。如果来了兴致:
留一枝,去一枝,
沉潜一一夜半时,八旬写颖姿。
此一时,彼一时,
漏此斫雕终释痴,技谙情与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机缘偶得原根,过眼千人,就会有一千个维纳斯。小镇懂艺术的人很多,但李老的构思尽其材而独具匠心,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取舍之间做的恰恰好。根雕,归属于遗憾的艺术,虽易得西施容,却难度情人眼。他八十多岁,依然坚持网上学习,虚心进步,更愿意听取大家意见。李老师的为人、技艺、作品,经得起人们品评。常言“四十不惑”,以至耄耋之年的老老师,积智如山,早已不计个人得失,痴迷的是对艺术的追求,不悔的是初心驰往。
八十烟雨书香润,热血甘肠根入魂。
杏事桃源逐旧梦,八步技法镀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