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笔者发表《基辛格给中国留下一封信-摘录》一文。说:“如果我评论《基辛格给中国留下一封信 》,想必开口便会被‘ 举报爱好者 ’群起而攻之,即在评论栏里拚命的摁那个专门为他们提供方便的‘举报键’;然后,网络平台的网管先生或网管女士就会立即以‘无辜者’好人形象出现在我面前,对我说‘因有多人举报你,此文不宜公开’......于是,我的评论文便将灰飞烟灭,不知所踪。”显然,笔者在作文时,心怀忐忑不安。
尽管如此,但在《基辛格给中国留下一封信(摘录)》一文中最后一句话“愿中美两国永远不兵戎相见”鼓舞下,笔者才勇于在该文写下结束语:“ 在《 基辛格给中国留下一封信 》这封长信中,可圈可点的文字(实则应称“观点”),的确比比皆是,而且令人读之醍醐灌顶,大彻大悟;振聋发聩,受益匪浅。有鉴于此,笔者摘录《基辛格给中国留下一封信》于下,与网友分享并思考,若有点滴受益,则善莫大焉!”
孰料,念念不忘刚去逝不久的美国百岁老人基辛格的并非仅只笔者,就连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第十任中国驻美大使)的资深外交官崔天凯,也于今晨不避嫌隙地在《人民日报》发表《纪念基辛格,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一文,借以表达他对中美关系所秉持的鲜明观点。
崔天凯讲述道:“4个多月前,刚刚度过百岁生日的基辛格冒着酷暑访华。习近平主席特意在当年周恩来总理首次会见基辛格的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同他亲切会见,深入交谈。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人重情讲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不会忘记你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他还深入一层 、饱含真情实意地说:“ 今日重温,让人回忆起更多往事。”
有哪些“往事”让人回忆?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在访问的第一站西雅图为习近平主席举行隆重的欢迎宴会,习近平主席面向美国人民发表重要演讲。主办方特意请基辛格在演讲开始前向全场嘉宾介绍习近平主席。
为此,基辛格查阅了大量资料,精心起草介绍词,体现了对中国领导人的真诚尊重和欢迎。作完介绍后,他拄着拐杖从讲台走向自己的座位,因为年事已高,步履缓慢。习近平主席在讲台上一直以关心的目光送他落座,然后才开始演讲。这让基辛格深受感动,念念不忘。
为了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在纽约曼哈顿基辛格的办公室里体现得最为真切:摆放着他同新中国历任领导人的合影。
基辛格曾说他的“专长”就是认识中国的每一任领导人;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他把中美关系视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当然也是他的终生成就。
崔天凯赞扬道,半个世纪前他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政治勇气,同两国时任领导人一道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这一创举造福了两国,改变了世界。几代中国人因此认识了他,世界历史因此记住了他。特别是每当中美关系遇到困难时,人们总是希望听取基辛格的见解,汲取他的外交智慧。
基辛格的外交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且听崔天凯如是说:源于他对中国和中华文明的欣赏、理解和尊重;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艺术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在对中国的论述中他没有一些西方人的偏见和肤浅。显然,这也是他始终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尊重的原因。
还有哪些“往事”让人回忆?
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基辛格时指出:“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美两国又一次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需要双方再一次作出选择 。展望未来,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 、共同繁荣,关键是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项原则。在此基础上,中方愿同美方探讨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稳步向前,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也将造福世界。”
是呀,作为半个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亲历者,基辛格作出了他的努力,留下了他的印记。当下的美国,需要更多像基辛格这样的外交家,超越意识形态偏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同中方一道探讨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笔者完全认同崔天凯文章结束语的观点:“顺应潮流者,与时代同行。基辛格走完了漫长的人生道路,他用毕生精力维护中美关系稳定,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友好相处。这项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希望中美两国的青年人能够继承和发扬基辛格的事业,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行文止于此,笔者禁不住要轻轻地问一声:“时下有多少中国的外交人士,拥有基辛格的外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