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寒风料峭,冷雨潇潇,郑州大学文学院却春意暖暖,“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的面试正在这里进行,来自河南省淮阳中学初中部的教师张文知和刘永丽正在现场等候央视导演的选拔。
据悉”2023年河南省诗词大赛”有百万人参赛,进入面试环节的选手只有二百余人,两位老师是如何从百万大军中脱颖而出的呢?她们与诗词又有怎样的缘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对诗词双飞燕。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诗意的思政课老师张文知
张文知老师是河南省淮阳中学初中部的道德与法治老师,虽然教的是最前沿的时政,却时刻在传播最古典的诗词。气质温文尔雅,连服饰都有古典气息,一袭长裙,一身旗袍是张老师的标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妥妥的古典美女。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读书时代和诗词结缘,从此便与诗词心有灵犀,爱诗词,诗词给予她前行的力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对待人生旷达的态度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当遭遇中考落榜可能无缘重点高中时,当上大学交不起学费时,当遭遇疫情半夜被拉走隔离时,想到苏轼她选择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风雨,尝试做到也无风雨也无晴。诗词不能带来名利、金钱,但每当她处于人生逆境时,诗词总会给予她无穷无尽的力量,使她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眼间张老师也由一个青春少女变成中年少妇。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她用学习古诗词的方式来对抗衰老,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我见诗词多妩媚,料诗词见我应如是,诗词的美也让本就优雅的张老师变得更加闪闪发光。
在思政课堂上作为点灯人用诗词鼓励学生要像牡丹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生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把最前沿的时政和最古典最美的诗词完美结合。比如在中考前的一个月她会每天在黑板上写一句诗词鼓励学生给他们加油打气。每当毕业季她会送给每个学生一句包含他们名字的诗词,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疫情网课期间,只是给学生布置个作业,她都不忘引用诗词鼓励同学们,枯燥的作业因为张老师的诗意瞬间可爱起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她是咬定学习不放松,立根原在诗词中,始终有一种坚韧不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近几年来每天坚持学习诗词。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里的中国诗词大会,做饭时、做家务时、运动时都有诗词相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她和家人的诗词之会也就开始了,经常和家人玩一些简单的飞花令,抢答之类的诗词游戏,如果家中一个人过生日,其他家庭成员都会写一首诗词相送。在她的熏陶下家人也纷纷入了诗词的“坑”,全家四口都参加了河南省诗词大赛,年幼的女儿也走到周口市的舞台,张老师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22年小试牛刀就轻松拿到央视面试的资格,并参加了云中千人团的录制。2023年再展风采,一路挺进总决赛并取得省一等奖的佳绩,再次握手央视百人团的选拔。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用一句话形容张老师现在的生活,那就是在云端里爱诗,在泥土里生活,在平凡的岁月里一直洒脱。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 --沉醉诗词的刘永丽老师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刘永丽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可这一朵苔花,却是经过诗词的熏染,经典的浸润,开出的最诗意芬芳的苔花。
刘老师科班出身,大学四年让她在古典文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2005年初出茅庐,她尝试用古诗来注解现代诗,打通古今诗词,凭着一首古典的现代诗《错误》让她在学校声名鹊起,一直走到河南省优质课的舞台。十几年过去了,当年听课的老师们至今还在回忆当年响在教室里的“达达的马蹄”声和那位“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的思妇。
从那以后,对古典诗词的偏爱,让她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她在学校成立“国学社”,开办多期“国学大讲堂”,讲“千古风流人物”系列,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古先贤都是她讲堂里的座上宾。遇到节日、节气,她都会做一期特别的诗词节目,三八节讲《诗词中的女性》,讲《〈诗经〉中的爱情》群诗教学,以诗词为抓手,做过立冬、小满等特别节目,个特殊的日子,在她的精心布置下,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会变得闪闪发光。
作为语文老师,她的课堂绝不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操场、校园、大自然都是她传播诗词的道场。中秋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学生在操场围一个圈儿。她和同学们在皎洁的月光下温一壶茶,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不知东方之既白。大雪纷飞的冬日,操场上白雪皑皑,她把教室搬到了粉妆玉砌的天地间,在冰天雪地里和同学们吟雪、诵雪、踏雪,谢安家人咏雪的氛围,毛泽东磅礴的雪景,万丈的豪情和漫天的雪花一起深深的镌刻在同学们的心里。
作为教学主任,为了传播诗词,除了平时掀起学习诗词的热潮之外,她还组织策划了不计其数的诗词活动。在“淮阳中学首届十大诗词达人”比赛中,作为点评嘉宾,她舌灿莲花,妙语如珠,为比赛锦上添花。她精心策划的“淮阳中学初中部诗词大会”,规格高、阵容大、气氛热烈、观众参与度高,七年级学生徐一凡单枪匹马,横扫千军,和台下几百观众大战几十回合,可谓酣畅淋漓。在她组织的“经典诗词诵读”比赛中,台下几百名观众一起诵读《少年中国说》,群情振奋、振聋发聩。
假期里,诗意的生活依旧继续,她组建“淮阳中学诗词精英群”,以诗会友,以诗促学,用诗词做自我介绍,诗友们一言不合就吟诗,动不动就来几组飞花令,风里、雨里、花前、月下,我们无处不飞花。每逢节日她都会搞相应的活动:荷花节就在“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中秋节就“上九天揽月”;元宵节“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在她的安排下都变得诗意盎然。
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河南省诗词大赛开赛之初,为了给学生提一手一手的资料,她第一个报名参赛,在她的带动下,我校从最初的一个人到后来的几个人,到现在的一群人,从语文老师到政治老师,到体育老师再到后勤职员,纷纷加入了诗词的队伍。参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道路越走越宽阔,已然形成了大家齐努力,人人有诗意的良好氛围。在2023年河南省诗词大赛中,淮中师生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徐一凡和张翱鹏两位同学获省二等奖,她和张文知老师获教师组省一等奖,并获2024年中国诗词大会央视面试机会。众多的诗词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风景,乘着诗词的双翼,飞向更远的远方。
优秀师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我们强大的后盾就是河南省淮阳中学,学校一直坚持五育并举、活动育人,让学生在各类学科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去历练去成长。白子兴书记、徐良校长一直关注我们的活动,对比赛提供各种支持,刘喜典校长一直强调要把传统文化传播好,通过诗词把师生的文学素养再提升一个台阶,课间操前、上课前这些零碎的时间都安排同学们诵读古诗词。初中部语文组全体教师给学生播下诗意的种子,让诗词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