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上午,太原市中学美术中研班活动在进山中学领导和美术组全体教师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顺利进行,近130位来自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师共赴现场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为“学课标、用课标”系列教研活动暨课堂教学片段展示活动,在市教研员冯春燕老师的主持下开始,由19个组的教师分别进行1分钟说课和5分钟空讲,展示组内集体教研成果。
在本学期9月中研班活动时,冯春燕老师给全体中学美术教师布置了“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任务,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并记录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并能将所学所感融入日常教学中。
活动前夕,冯老师将小组名单下发后,教师们踊跃响应,各小组长积极建群,并通过群内讨论、网络会议及线下教研多种方式完成集体教研。美术教师多数人是闭门造车、孤军奋战,本次活动为大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老教师倾囊相授,年轻教师勇挑重担,像一个职业小家庭一样温暖。
第一组由太原师苑中学的张悦老师展示,课题为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国书法的点睛之美》。张老师利用阅览区字体导入提问,引导学生认识书法,进而欣赏篆书的书体之美。
第二组由太原成成中学的胡玉洁老师展示,课题为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寄情山水》。胡老师从山水画的三远法则以及树的画法展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探究,感受山水画。
第三组由古交八中的张学敏老师展示,课题为八年级上册第七课《远古的呼唤》。张老师利用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观察与探究,结合图片资料,对比分析欣赏原始艺术之美。
第四组由太原师院附中的张紫琼老师展示,课题为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标志设计》。张老师用四个太原地铁最终入围的个标志引入,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标志的图形设计方式。
第五组由太原师院附中的史裴芳老师展示,课题为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史老师立足太原本地建筑,结合画家风景作品让学生逐步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第六组由晋源区实验中学校的田彦婷老师展示,课题为七年级下册第二课《黑白世界》。田老师带来的版画实物作品让大家眼前一亮,并联系学案让学生感受不同表现手法下版画的黑白魅力。
第七组由万柏林区实验中学的张凡老师展示,课题为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梅竹言志》。张老师通过对不同画家、不同时代的梅花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笔墨美及其歌颂的精神。
第八组由阳曲二中的王静萍老师展示,课题为七年级上册第六课《让图表说话》。王老师以“如何让图表说得更好”基本问题入手,从图形替换、形象的夸张变形、装饰三方面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元素设计图表。
第九组由太原市第十八中学校的于汗隆老师展示,课题为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于老师由剪纸的基本纹样展开,结合板书示范讲解点纹、水滴纹、月牙纹和锯齿纹,并在最后展示剪纸作品,烘托了课堂气氛。
第十组由太原市国科实验学校的翟亚楠老师展示,课题为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标志设计》。翟老师从本校的标志设计过程展开为例讲解,结合问题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注意要点。
第十一组由山大附中汾东学校的侯雪莹老师展示,课题为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标志设计》。侯老师板用华为标志导入,板绘邮政标志并讲解标志蕴含理念,并采用示范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设计标志。
第十二组由迎泽区太原三十七中学校的刘薇老师展示,课题为七年级上册第六课《让图表说话》。刘老师利用图片资料,同时结合数学图表,通过板绘(披萨图形、火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图标的美术表现。
第十三组由迎泽区太原三十七中学校的王峰琳老师展示,课题为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卡通故事》。王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兔子以及学生熟悉的兔子卡通形象入手,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理解卡通形象的创造方法。
第十四组由晋源区实验中学的任远老师展示,课题为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花鸟画》。任老师通过对中西方作品的对比欣赏导入,以小组探究展示的方式从线条、材质和色彩等方面鉴赏中国花鸟画作品。
第十五组由太原市聋人学校的申雨蒙老师展示,课题为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人物画》。申老师结合历史故事配合板书,清晰总结了《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背景,并通过对第一段的欣赏引导学生体会感受韩熙载的精神面貌。
第十六组由太原市成成中学的胡松玮老师展示,课题为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五课《权利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胡老师将代表作《马拉之死》以“剧本杀”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鉴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十七组由太原市进山中学校的郭宇晨琦老师展示,课题为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一课《美术的曙光——史前与早期文明美术》。郭老师从造型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金字塔的形式美,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理解金字塔的“奇迹”之处。
第十八组由山大附中晋中学校的赵瑞老师展示,课题为高中美术鉴赏第十六课《变革与突破——十九世纪西方美术》。赵老师将不同时期流派的代表作品按时间类别布置在黑板上,配合以流畅的板书,让学生深入理解19世纪作品不是否定而是变革。
第十九组由小店区一中王婵君老师展示,课题为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人物画》。王老师从《韩熙载夜宴图》的第一段听乐着手,利用故事情节调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与分析,感受人物画作品以形写神的魅力。
活动休息期间,年轻教师们抓紧时间找教研员冯老师交流课堂。
小组展示结束后,冯老师总结点评道:1、本次展示教师基本上都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看到他们今天规范严谨、沉稳自然、书卷大气、有内涵、高质量的表现,冯老师为有这么多高学历、高素质的新鲜血液的注入感到由衷地欣慰和欣喜;2、不难看出6分钟的极限展示背后蕴含的是他们本次随机临时组成的备课小组全组人员的辛苦付出,同时太原师院附中、成成中学、三十七中几个学校教师的高频出现,更能说明学校教研组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视;3、虽然是太原市的教研活动,但古交、迎泽、晋源、小店的老师也享有同样的机会和平台进行展示交流,真正实现了市、县(区)两级联动、均衡发展、开放民主的教研氛围。同时,冯老师也指出了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1、对于《课程标准》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多数小组“用课标”仅仅停留在只知道核心素养的阶段,具体怎么以《课程标准》来规范、指导自己进行有依据而非经验化的教学设计的能力还不够,不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2、局限于“教教材”,做不到“用教材”,不能高位思考教学内容的编写意图和“大概念”,只在低位盯着教材和教参内容“小心翼翼”地进行模式和内容的“固化”教学,不敢突破、不敢尝试、不敢整合,最终导致美术教学这条路越走越窄、越走越没有生趣;3、教师虽然有初步的学生主体意识,但还是讲得太多,提出了分析和探究的问题,却不肯相信学生,不敢放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常常是自问自答,还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和理解。最后,冯老师的一句箴言对大家触动非常大,她说:“一个好妈妈或者好爸爸不是自己多优秀,而是能把孩子培养得远远超越自己的父母才是好父母;一个好老师也不是在课堂上表现得自己有多优秀,而是能把学生培养得比自己还优秀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课堂展示过程中,全体美术教师认真观摩聆听,记录心得体会,慎重思考后进行投票,选出课堂设计及呈现效果最好的小组。经过进山中学美术组教师的计票,初中2组、9组以及高中4组、5组、16组脱颖而出,将在下一次中研班活动中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