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育人即育己, 做好孩子们学习陪跑人,实现与他们的共同成长。
——前言
陈蓉,28岁,入党积极分子,出生于夷陵区龙泉镇。2019年8月考入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初级中学,现任学校八年级英语教师、英语教研组长和鸦龙学区初中英语首席教师。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2.19d02e4.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3.1941c0a.png)
站稳讲台是青年教师入职后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普通科任教师,她清楚自己的工作阵地就是在教室。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工作做得出色都离不开努力与学习、付出与研究。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她,拥有的仅仅是对教育的一腔热情与满怀热爱,她意识到必须要迅速“充电”来积蓄力量。
为了迅速提升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她从上好一节课开始努力。刚入职的她,她坚持每日写教学设计与反思、每周听师父的课、每月至少上一次公开课。半年下来,积累了密密麻麻200多页的备课纸,上课水平一次比一次精进,受到学校老师的肯定。未雨绸缪,提前规划,不打无准备的仗。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
为了迅速熟悉课标与教材,连续三年的寒暑假,她都在研读课标、熟悉教材与备课中度过。随着一轮备课的结束,踏上讲台的她显得更加淡定从容、游刃有余。同时这也为日常教学中节省了时间,她将这些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审视、反思和调整。
除了常规教学,她抓住每一次教学比赛的机会。她始终记得师傅闫炳菊老师对她的教导:不要把比赛当做负担,享受过程,尽力为之。赛课是磨练自己、反思问题并提升专业素养的最快途径。2019刚入职的她参加了夷陵区初中英语优质课竞赛并获一等奖,第一次比赛给予了她极大的鼓舞,也赋予她不断磨砺课堂的勇气。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优秀,先后被鸦鹊岭镇人名政府和夷陵区教育局表彰为“优秀教师”。随后在鸦龙学区、夷陵区2023年“素养课堂”教学大比武中分别获得一等奖;2023年夷陵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融合创新应用教学大赛获一等奖。为了提升教师岗位的基本功,她积极参加教师技能“岗位大练兵”活动,2019年、2021年先后获获鸦龙学区“岗位大练兵”主题说课一等奖、教育技术一等奖、全能一等奖;2021年被夷陵区教育局、夷陵区教育工会委员会联合授予中小学教师岗位大比武“岗位技能能手”。时光匆匆,2022年她教的第一届学生毕业, 她也由当初的懵懂逐渐走向成熟,能够站稳讲台,并有了清晰的职业规划,并被夷陵区教育局授予“青年教师新秀”专业荣誉称号。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2.19d02e4.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3.1941c0a.png)
新时代的教育聚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英国学者菲尔丁说:“典范比教育更快,更强烈地铭刻在人们心中。”为了鼓励学生不畏困难、走出学习的舒适区,陈老师也一直用自己的行动来向学生诠释着挑战自己、突破创新。
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离不开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在站稳讲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如何站好讲台对于教师的个人发展及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陈老师意识到提升教育信息化能力的重要性。一方面,她利用寒假时间通过“希沃学院”、微信公众号及短视频平台等刻苦学习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不仅熟练掌握了课件制作与美化、视频录制与剪辑、微课制作、AR互动、动画制作等技能,更学会了如何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课堂中去,提升学生的趣味性。
2023年10月、11月,陈老师先后两次在夷陵区2023年新教师教法教材暨“琢玉工程”培训中进行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经验分享和专题培训。同时,她也勇于挑战自己,在论文和课例撰写、提升学生素养上不断做出尝试。2021年她辅导的学生在宜昌市第一届“追梦未来”中小学英语素养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2023年辅导学生在夷陵区“阅经典述成长向未来”英语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两次比赛也极大鼓舞了班上其他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信心。 2022年她撰写的信息化2.0行动特色案例获宜昌市三等奖;2022年在湖北省第17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论文活动中获A类论文三等奖;2023年在湖北省第18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论文活动中获B类教学设计一等奖;2023年湖北省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应用优秀案例中获三等奖。2023年被夷陵区教育局工作委员会授予“红星共青团员”。除此之外,她也积极参与宜昌市及夷陵区其他各项比赛,如宜昌市基础教育精品课和教师信息化教学展示活动等。
磨砺自己、突破自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陈老师教育学生要刻苦钻研,勇于尝试。她自己也没有停下脚步,用自己的行动鼓励学生多维探索、全面发展。班上的学生及往届毕业的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同学相处的矛盾总会找陈老师倾诉,她也乐意当他们的“知心大姐姐”。无数个周末与夜晚,她总是与学生一起学习,学生钻研知识,她钻研着提升专业素养、以更好的促进教学。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2.19d02e4.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3.1941c0a.png)
她是教室里90多位孩子的英语老师,更是一位母亲。如何在转变身份的同时,调整心态,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2021年11月,陈老师迎来了第一个宝宝。欣喜之余,她也有一丝担忧。那时候的她刚好带毕业班的两个班英语,身体能否吃得消?正常的教学秩序能否维持?
在休息了一周后,陈老师回到了讲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身子日渐沉重,每天上完自习后腰酸背疼难以入睡,学校的领导体恤她,问她是否需要分出一个班的自习课。考虑到学生到了关键时刻,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她咬咬牙坚持了下去,早出晚归,没有错过一次早晚自习。学生也体谅她的辛勤付出,最终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休产假期间,她也没有落下学习,自学了新课标,并撰写发表了论文,参加了作业设计等比赛。2023年初休完产假返校,她接手了学校七年级两个班的英语,为了兼顾到工作与学习,陈老师索性把半岁的宝宝带到了学校宿舍。频繁地夜起照顾宝宝、高强度的工作、学生太差的学习基础……也让她曾经陷入焦虑。经过思想斗争与自我打气后,她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模式,调整作息。早起半小时照顾好宝宝后去上班、精心上好每一节课、利用课间间隙为学生辅导功课……
经过半年的努力,孩子一天天长大,学生的成绩也有了起色。正如董卿所说:“我不想放弃自我成长的可能,我要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教育学生需要言传身教,教育自己的子女亦是如此。作为一名教师,陈老师一直用默默的付出感染并教育着他们;作为一位母亲,她想用自己的身教托起孩子的成长。
陈老师热爱教师这份平凡的工作,因为热爱,她一直竭尽全力做好孩子们学习陪跑人,实现与他们的共同成长。
编辑: 杨娅
初审: 罗代青
终审: 刘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