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幺 公

薇甘菊
创建于2023-12-07
阅读 4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的幺公在前不久在睡梦中安详离世,享年94岁,一生无病无痛,算是寿终正寝。

     “公”在重庆就是爷爷的意思,幺公即是幺爷爷。幺公不是我爷爷的亲兄弟,和我爷爷是同一个爷爷。虽非血缘上的至亲,但他是我爸爸和妈妈的媒人,小时候每年春节的时候我爸爸妈妈都要带上我去给他拜年,因此我和他走得很近,对我童年时期的影响很大。

     幺公是为数不多新中国成立后考上大学的农村人,当时考的是西南农业大学(现已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但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划成右派分子,于是被遣返回乡在一个果园担任技术员。从此,他便定居在乡村直至终老。

      幺公回乡后,没有回到自己祖辈生活的村庄,而是去了幺婆的娘家定居。幺婆和他年龄相差几天,两个人是姑表亲(幺公的爸爸和幺婆的妈妈是亲兄妹),他们从小青梅竹马,后喜结连理。按理说,幺公是明白近亲三代内不能结婚的道理,可能成年后确实两情相悦,感情战胜了理智,两家大人也成全了这桩婚姻。幺婆是一个乡下女孩,不识字,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感情,他们一辈子相敬如宾,从未红过脸。幺婆至今健在,幺公去世时,她哭得撕心裂肺,出殡时坚持要送幺公上山,家里的人都怕她因为过度伤心出现意外,阻止不让她出去,于是她又开始嚎啕大哭。幺公高龄而走,大家都觉得是喜丧,没有几个人哭,但幺婆这一哭,引得一大群人也跟着伤心的哭得泣不成声。

      幺婆和我妈妈是一个生产队的,幺公觉得我爸爸能说会道,能写会算,家里还有个在银行当行长的姨爹,感觉有前途,幺婆觉得我外公外婆勤劳肯干,大舅舅还有一门不错的手艺,妈妈生性善良,家庭没有负担,于是幺公幺婆就促成了这段婚姻。每年的大年初一,幺公便带着幺婆还有孩子们到我们这边来祭祖,都是我爸爸妈妈招待,初二时我爸爸妈妈去看望外公外婆时也要去看望幺公幺婆。由于幺公有文化,每次去的时候,他都会跟我们讲一些从报上看来的时事新闻,还有一些天文地理知识。他不重男轻女,也可能是我很小的时候乖巧懂事,身材瘦弱,有种犹见可怜的感觉,他对我有些偏爱。每次走的时候,还要给我一块、两块的打发钱(现在叫“红包”),我目前记得是最多有5块的,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算是小孩子拥有的大额款项了,我爸爸大年三十给我发的压岁钱才2块。所以,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喜欢的长辈就是他了。

     他会占卦,哪家小孩生病久治不好了想了解是哪里有问题了,哪家要出远门做生意算一算这趟出去走哪方才赚得到钱呀,哪家小两口经常吵架看哈婚姻是不是能够长久呀等等,都要去找他占一卦,但他从来不收费。

     他有文化,而且毛笔字写得也好,乡里乡亲的哪家有红白喜事,需要有人记账(现在就是收礼金的人),一般都是他,他也很乐意。

      或许是从大学教授到乡村果园技术员的这一段经历,让他更懂得了三缄其口。于是,他很少评论他人,提倡行善积德。他说这辈子行的善就是为下一代积的德,而且要积口德。以前村民都是土地里刨食,于是经常有人因为争田争土大打出手大骂出口。他都劝人家要手下留情,要口下留德,所以他在的村庄风气是最好的,邻里关系也是最好的。

      记得有一年过年,他教我们小孩子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而小而为之",还要求我们背到起。当时我们小孩也不懂,就死记硬背,这算是对我文言文的启蒙教育。后来上初中学到这两句话的时候,我才明白了这两句话的意思,也因此喜欢上了文言文,至今读经典的时候都喜欢看文言文,去体会文言文带来的哲学、文学意境。

      可能他一直提倡并践行行善积德,虽然和幺婆是近亲结婚,但子女一个也不是弱智,也算是种下了善的因,结下了良的果。

    后来我因为求学的原因离开了那个村,与他接触得越来越少,再后来自己成家立业了,就更少的时间去看望他了,但我爸爸妈妈在身体很好的时候每年都去看望。随着改革开放乡村的人也慢慢富起来了,也有当时各方面不如他的孩子考上了很好的大学,他虽然一直在乡村,儿子接班在果园退休后就一直在村里照顾两位老人,但他心态很好,不攀比,身体硬朗,乐观豁达,这也许是他长寿的原因之一。

        

阅读 4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