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漫卷书页过,只觉芳气满闲轩。”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师生活,促进教师进步,近期老师们阅读了自己喜欢的书籍,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2023年12月7日上午,灵宝市第四小学五数教研组在组内举行了以“书墨飘香 尽显芬芳”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分享会。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王亚丽)
在第一次看到《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就被书名深深吸引,“温暖”两字简短而富有深意。而我一直在探究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选择这本书,在课余的时间细细品读。作者陈震老先生行文中满是从生活中采撷教育智慧、在教育中追求人生的姿态,生动形象的事例、独到精准的比喻,让人身临其境,对照着,感悟颇多。作者陈震先生在文中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
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感悟(张建培)
面对学生时,教师尤其要善于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和班级管理期望值不能定得太高,不能太理想主义。学校和社会一样,参差不齐,这才是正常的“人文生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拥有真才实学的“干货”才能让学生敬佩你,尊重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学生,才能成为受学生尊重的教师。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人的精神世界,不开放不行,不适当封闭也不行,掌握好开放和封闭的分寸,才能得到心灵的平衡,充实而不拥挤,简单而不贫瘠。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心灵自由、充实而不拥挤,简单而不贫瘠的人。
《哈佛家训》读后感:(屈欢欢)
在人的一生中,永远不会一切都顺顺利利的,但只要记住:人生永远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痛苦、一个是快乐。而选择快乐的人,往往做事会有更大的成功几率!举个例子:有一个人叫乔,又一次他被抢劫了,腹部中了三颗子弹,他被送进医院做手术,他的朋友和同事们都很担心他,可是不久他就痊愈了。
有人问他在医院做手术时都想些什么?他说:我在想,我当时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痛苦、一个是快乐。我选择了快乐,所以我对医生们说:”啊!我过敏!我对子弹过敏,我对孤独过敏!“医生听了都哈哈大笑,结果手术很成功!这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的艰难险阻,只要我们选择快乐,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任何困难都会化解的!
罗红玲读书感悟
《知心育人》这本书的主题十分鲜明,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作者以丰富的教育理念和实际案例,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以及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去实现它。 首先,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即教育的核心在于“知心”。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体内心世界的深入理解,更是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义。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同时,这种关系也强调了教育的主体性,即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
其次,我对作者提出的“育人”理念深表赞同。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们如何思考,如何独立生活,如何与人交往,这些都是比知识更重要的素质。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提出的理念不仅适用于学校教育,也适用于社会教育。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而《知心育人》这本书所揭示的教育理念和原则,正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指引。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张艳茹)
平凡的世界,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著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飞!"
《暗算》读后感 (李文娟) 《暗算》中强调了一个词——“孤独”。这些极端的人们都是拥有极端的天赋,智慧和勇气,哪怕与众不同,没人理解,他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超越,永远都是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精神,并不断求索,同样这也正是我们应该有的积极态度去应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挑战。合上书,对小说里的人物产生由衷的敬意,隔着书也能感觉到历史中这些鲜活的人物熠熠生光,通过他们的生活经历,教会我们生活的态度,可能就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了。
《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感悟(杨海珍)
核心素养在教学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课程与教学创新,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重组,实施创新等教学实施。我们必须调动一切课程资源:教师、学生、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环境、学校各种活动、学校所在地的文化、社会环境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大课程观,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直接失系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让我们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在教育者岗位上孜孜不倦,努力奋斗。
秦林波读书感悟
《论语》中的“因材施教”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感悟(张京)
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是我阅读此书最深的感悟。孩子是单纯、稚嫩的,但却有着独特的人格,他们需要的是关心与帮助,同时也需要尊重。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 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理解、爱他们,那么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我们老师都知道,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其实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做到理解、尊重孩子,对他们的过错不要随意地指责与批评,而是应做到的宽容、理解与呵护。
手捧书籍就是手捧希望,少而读书,如日出之阳;壮而读书,如日出之光;老而读书,如秉烛之明。让我们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开启教育生涯的心灵之旅,期待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期待我们的教育一路书香,期待我们的教育生命更加厚重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