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促全面育人 成果淬炼助高质量发展——广州市中小学深度教学课堂改革实验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会(第三

王美文
创建于2023-12-07
阅读 2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推进广州市中小学深度教学课堂改革实验从试点运用向面上拓展深化,提升区域教师队伍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加强深度教学经验交流借鉴,2023年12月4日,广州市中小学深度教学课堂改革实验(第三片区)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南部分院承办,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广州教学研究》编辑部协办。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所所长邹立波,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室主任罗曼莉、王美文博士,市教研院南部分院执行院长镇祝桂,东部分院副院长陈镔,北部分院深度教学项目负责人何定怡教研员等出席;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特邀深度教学项目指导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郭元祥,以及深度教学专家庞友海、朱映晖、董艳及操戈老师等出席活动。

       现场参加活动的还有广州市各区教研机构分管深度教学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代表、市深度教学项目试点校校级领导及骨干教师代表约240人。活动全程线上直播,全体试点校深度教学项目分管领导及各学科教师共4千余人线上收看。

       本次活动展现了深度教学项目实施以来第三片区最精华的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深度教学项目实施和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坚守初心,拓展延伸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教材发展研究所所长邹立波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邹立波所长表示,深度教学是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市教研院重点研究项目之一。一是坚守课改初心,引领内涵发展。去年启动会上,市教研院党委书记、院长方晓波强调,要将“深度教学”作为构建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教学评新生态的重要引擎,探索形成“深度教学”带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广州模式。二是理论引领实践,促进成果生成。自启动以来,市教研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过开展系列理论培训、分学段分学科入校指导、科研与阶段性成果培育、本土资源研发以及强化区域联动等方式,搭建全市深度教学研学平台,助力广州市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经验和成果。三是聚焦关键问题,注重拓展延伸。今天是新阶段奋斗的起点,要充分认识到深度教学项目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接下来,要围绕“四个转向”、聚焦“五个方面”破解课改实验的关键问题,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经验分享,携手共进

       本次现场会展示的主角是市教研院南部分院负责的第三片区,集中展示了深度教学项目推动以来取得的区域教科研成果:有区级推进深度教学项目的经验,有学校层面的实施策略,有研究论文和案例报告,还有展示不同学段学科深度教学课堂实践的优秀课例。

一、报告分享

       在报告分享环节,共有6位代表带来精彩发言。广州市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进成作区域报告分享《输出带动输入,梯度走向深度》。他认为,深度教学进行课堂改革的关键有三点:一是成立项目团队,做好整体部署;二是实验学校分享,精准定位方向;三是加强理论学习,输出带动输入。深度教学研究小组要聚焦基于深度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研讨、课堂模式构建,实现课堂的转型与教学的改进。

       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数学正高级教师、市教研院特聘研究员彭红亮老师,作研究报告分享《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深度课堂构建研究》。报告围绕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联,探讨如何通过深度学习来促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出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两者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加强的良性互动循环关系。

        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副校长徐瑛洁,作研究报告分享《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深度教学实践》。报告先是对“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进行了辨析,并指出深度教学的课堂教学生态应构建螺旋上升的课堂,通过学校“深度教学”的教学设计案例,进一步指明了在深度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谢慧莹老师,作论文分享《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教材知识结构化分析路径探究》。报告指出,在新课标、新课程、新理念实施的背景下,深度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谢老师以地理教学的实际案例阐释了教材知识结构分析研究的必要性,说明了教师通过知识结构化以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原因。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中心小学李雪明老师进行了《聚焦大单元教学,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报告分享。报告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解析,指出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要结合深度学习理念,以大单元引领整体教学设计进行重新架构,通过确定目标、整合内容、综合实施、持续评价等有机衔接的实践活动,使学习真正发生。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深度学习课堂,从而实现学科育人。

       广东广雅中学黎晓玲老师,作案例分享《搭建支架,以简驭繁,走向深度——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物象”主题读写单元教学案例》。报告围绕深度学习与学习支架进行了融合创新来设计单元教学,强调了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支架的重要作用。

    课例呈现,思维绽放

       在课例展示环节,来自海珠区、番禺区和南沙区的五位教师代表在各会场同步进行了精彩的现场课例展示,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涉及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四个学科。

       在主会场,广州市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蒙肖琦老师执教了《托眼前之物,言心中之志——托物言志散文读写融合课》一课,蒙老师通过精心设置真实情境和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代表性。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就本课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高度肯定了蒙老师对深度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并指出多处亮点,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参会教师获益匪浅。 

       在分会场一,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丁琦老师分享了高中历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例。丁老师充分挖掘史料、创设情境,并通过二次开发教材建构结构化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化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推进深度教学。随后,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庞友海老师对本课例进行了点评指导,高度赞扬了丁老师的课程教学设计和独特的授课风格。

       在分会场二,广州市番禺区大石中心小学谢少莉老师带来了小学四年级数学课例《平行与垂直》。谢老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可操作的工具,将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提升。武汉市洪山区第三小学董艳老师充分肯定了谢老师的教学设计,并就数学概念本质的挖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在分会场三,广州市南沙区湾区实验学校陈晓雨老师分享了小学二年级语文《雾在哪里》的优秀课例。陈老师精心设计课堂环节,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表达能力作为教学核心,启发学生链接生活、展开想象,生成独特的情感体验。武汉市青山区教科研中心操戈教研员对陈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点评。操老师表示,语文学科的深度教学一定要挖掘教材和语言教学的人文和育人价值,提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现场观摩的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重要启发。

       在分会场四,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植伟君老师执教了小学四年级科学《月球——月相的变化》。本课例基于深度教学理论,运用5E教学模式,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设计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展开对月球和月相的探究,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品格。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朱映晖老师认为本课例突出问题导向的活动设计,注重推进学生学习进阶,很好地践行了深度教学的理念。

       以上课例作为第三片区深度教学课改实验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深度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样态,也为教学实践的改进与提升带来了新启发。

    成果凝练,共话未来

       闭幕式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市教研院深度教学项目首席指导专家郭元祥作了题为《构造一种开放性探索的学习》的报告。郭教授强调,深度教学的实施一定要聚焦核心素养,克服传统性、封闭性和陈旧性的学习形态,通过构建开放性、探索性的课堂,让立德树人的目标真正落地,使学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挑战。郭教授表示,接下来希望广州能更加聚焦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领域的重难点问题,做深、做细专题研究,为破解新课程标准下的核心素养难题给出广州案例、广州经验和广州答案。

       活动的最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室罗曼莉主任作总结。罗主任指出,今天的交流会既是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市教研院深度教学项目组将会通过开发教学指导工具、培育深度教学示范校等,进一步提升深度教学课堂改革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为推动广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交流活动集中呈现了第三片区深度教学课堂改革实验的阶段性成果,也进一步明确了项目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在未来,期待更多的教育者投入到深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来,共同引领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阅读 2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