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我校区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科学有序开展,督促指导课题组做好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查找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下一步的研究目标和方向,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圆满完成,济宁市实验中学于12月6日举行了2022年立项区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检查活动。
本次活动由教科研中心副主任蔡玉香主持,我校2022年立项六项区级课题主持人及骨干成员、教科研中心教研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我校任城区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库成员杨现成老师做了指导培训。
蔡主任强调了本次活动的目的,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流程:课题汇报、资料查阅反馈、专家培训、《中期报告》撰写指导。
陈秀伟老师代表课题组对“基于元认知策略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进行汇报,课题组以“文献研究→概念界定→问卷调查→现状分析→理论学习→策略方案→教学实践→矫正完善→理论提炼”为研究明线,“以行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为研究暗线,这样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交互影响能有效促进课题研究有效落实与践行。
白文娟老师代表课题组对“基于五育融合的高中课堂教学创新研究”课题进行汇报。自启动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分别在各自所教(语文、数学、化学、历史、英语)的学科内,探索性地将“五育融合”的理念用于设计课堂,初步形成了“育间融合”课堂教学模式,即德智体美劳中的某几个维度的融合,如“智育+德育”、“智育+美育”、“德育+美育”等,课堂效果较之前的传统授课模式有明显提升。
孙玉芳老师代表课题组对“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高中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研究”课题进行汇报。本课题源于疫情期间反反复复线上线下的教学交互,后恢复线下教学后,课题组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不同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互补,展开了教师提前录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让学生提前观看、学习、练习,课堂上组织学生互动合作、交流展示项目任务等活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合作交流的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徐丽丽老师代表课题组对课题“基于问题化学习下的高中微课教学实践研究”进行汇报。课题组教师大胆突破“教材限制”,依据课标、考情、学情,拓宽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创建“自由开放式课堂”,学生读题、析题、讲题,补充,教师点拨,让学生真正的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审问题—分析问题—确定方向—提取信息—整理思路—答题”的做题思维模式。
郝秀宁老师代表课题组对“普通高中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开发与实施研究”进行汇报。本课题重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组通过课程项目和独立研究等方式,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参与团队合作、承担课程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写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谢蕾老师代表课题组对“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背景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课题进行汇报。课题组协助2021级具体实施科学的选课走班,并按照班级纪律、学生行为规范、老师发展、学校发展、学生协同教育等具体事项分类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形成了班级学习共同体,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建立了科学规范的选课走班教育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师生面对抉择困难和“混乱”过程中的困扰,形成了严格有效的教学顺序,确保学生成功应对选课走班,较快地步入了正常的学业状态。
活动第二项,蔡主任、教科研中心教研员胡建国老师、科研专家库成员杨现成老师,围绕各课题组中期汇报的内容结合查阅的过程性资料,对相关课题进行了专业点评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活动第三项,由我校任城区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库成员杨现成老师做了关于如何做到教学科研良性互动的培训。杨老师首先结合自己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经验提醒课题组注意课题研究的严谨性,课题材料的规范性。接着杨老师指导各课题组如何带领团队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有效结合,以课题促研究、促反思。他指出要把日常的教学科研化,把日常的科研活动教学化,教学中的真实问题通过科研解决,将科研成果合理应用于教学,并不断输出教育成果,努力做研究型教师。
最后,蔡主任对本次活动总结,她对各课题组高度重视课题研究,科研活动开展扎实表示赞扬,同时也指出大家对研究成果的梳理、提炼仍需加强。接着蔡主任就《中期报告》的撰写进行指导,要求各课题组依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落实、改进,以高标准修改、完善《中期报告》。并对下一阶段课题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据杨老师的培训要求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及时梳理、归纳课题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并将成果服务于教学。
本次中期检查活动,既是对课题前期实施情况的客观检验,也是对课题后期研究开展的专业引领。课题组定会根据专家的指导和建议认真梳理、潜心钻研,全力推动课题研究工作往更深层次开展,让课题研究开出智慧之花,结出丰硕之果,助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