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简介:
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
脑膜下腔。常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以内)、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至3周内发生)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周以上)。
临床表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症状较重,昏
迷程度逐渐加深。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
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局灶症状如偏瘫、失语多
见。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伤后1-3个月后出现如头痛、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等,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局灶性症状表现为轻偏瘫、失语等。
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1.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量较少,无进行性意识恶化,血肿厚度<10mm,中线移位<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可暂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和/或去骨瓣减压术。
2.慢性硬膜下血肿首选颅骨钻孔冲洗闭式引流术。对于血肿囊壁肥厚伴钙化须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
手术方式
●急性硬膜下血肿:可采用不同的技术进行,包括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用钻孔引流术1个或多个钻孔来引流血肿。通常将软导管放置于硬膜下间隙48-72小时,直到无引流物排出。
用药指导:
1.脱水药物(为您降低颅内压及眼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发生)
2.抗生素类药物(用于预防或治疗各种敏感菌引起的感染)
3.镇挛抗癫类药物:(镇静、预防、治疗癫痫)
4.化痰止血类化痰类:(化痰、湿化气道以促进排痰;用于术后、创伤后的止血)
5.消化系统药物:(预防消化道出血,保护胃黏膜)
6.解血管痉挛及激素类药物:(用于预防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液循环;于减轻脑水肿、抗炎治疗)
7.静脉营养药物:(用于补充多种维生素电解质,改善营养不良;纠正血容量)
8.各类口服药物:
抗癫痫药、解热镇痛药、降压药等
健康指导:
1、患者伤后需禁食水1-2日,我们会遵医嘱给您进行输液,保证入量。
2、请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证充足睡眠。
3、伤后患者需要在病房观监护,次日晨复查CT,请家属根据值班医生指示,在医院规定的等候区域等候。
4、昏迷或者偏瘫的患者给予按时翻身、扣背,及时吸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5、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我们会为您适当肢体活动,病情允许请尽早坐起。
6、不能进食患者我们将给予鼻饲饮食,保证营养及入量,请您遵医嘱进食,多饮水,防止大便干燥。
7、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会在血肿腔放置引流管,由医生调节引流袋高度,请您不要自行抬高、关闭、拖拽。为预防感染,请保持床单位整齐,不要将个人物品随意放在引流管周围。
家属如何做?
一、日常护理:
1、定期翻身,预防褥疮、肿胀和挛缩。
2、对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深呼吸、肢体活动、床上或床边活动。
3、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拍背,辅助排痰、按摩下肢肌肉等。
二、病情监测: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应定时检测血压,避免升高。
三、引流管护理:
特别注意保持局部伤口干燥整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脱出。如果发现伤口有渗液,需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更换敷料,如发生脱管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消毒,更换引流袋、引流管,以防局部细菌逆流,造成颅内感染。
四、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的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因此家属应当24小时陪护,熟悉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支持能力,给患者创造良好的人际空间,使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五:营造环境氛围:
应该给患者病人营造良好的安静环境,患者本身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不要情绪激动,不然还会导致颅内的再一次出血。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六、饮食护理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从流质的食物开始,然后逐渐过渡。 均衡的膳食可以吸收一些高纤维和新鲜蔬菜水果,均衡的营养,包括必需的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肉类和蔬菜的搭配,多样化的食品品种,并充分发挥食物之间营养成分的补充作用。尽量避免饮水呛咳,喂饭时要注意,平时也要注意避免患者着凉,出现剧烈的咳嗽,另外患者如果下地活动,由于一侧肢体功能下降,这个时候要注意防跌倒。
- 祝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