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形,悟其性——认识周长
——三年级数学组
图:    三年级数学老师
拍摄:郭娅敏  谈晓娟
文:    罗浩
审稿:王玉红

用户18456999
编辑于2023-12-08
阅读 3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随着我校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在王主任的带领下,也正式开始磨课。根据教学进度,我们选取了学生们即将学习的新内容——《认识周长》

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并初步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基本方法。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积累测量、计算基本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为今后学习图形周长的计算、面积等打下基础。而三年级学生虽然对于周长这个概念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很多认识模糊的地方,如把物体一个面的周长容易想成面大周长就大、面小周长就小。如果处理不当,在后续的学习中,会引起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混淆。为了让学生体验周长同边线之间的关系,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教学中特地安排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辩一辩等活动,凸显边线与图形周长的深度对接。本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不断明晰周长含义,在动手操作、交流辨析中,引导学生思考,获得对周长概念更深刻、更准确的的理解,这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辨析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2.在测量基本平面图形周长的过程中,积累图形周长计算的经验。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磨课之旅

  在磨课之前,我们年级的数学老师们集中备课,针对第七单元的内容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从课标要求、学业要求、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这四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随后对这次选取的课题《认识周长》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充分了解教材和做好充分准备之后,陈柳华老师如期展开磨课之旅。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他们看图形,容易看整体,容易感知图形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积。相较于面积,周长是内隐的,隐藏在面的一周,区分内部的 “面”与旁边的“周”就尤为重要。在前两次的磨课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平面图形一周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以至于在后面的动手量一量的活动中无从下手;王主任随后指出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实物的一周到平面图形的一周,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环节缺失,从而使学生处在对概念不清晰的状态当中,随后陈老师立即做出调整,学生的状态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每次磨课后,其他的数学老师们都会根据课堂上学生们的真实反应,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和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等,陈老师每次都会认真聆听,积极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磨课过程中,课件的改动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作为常用的教学工具,打磨好这把利剑,也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新的知识。最开始,陈老师选用的是蚂蚁围绕树叶一周作为这堂课的导入,老师们在学生看到这幅情景的反应以及课堂效果之后,一致建议换一个更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能更好的把自己代入,从而能被这节课牢牢的吸引住,所以最终就确定了用学生们最熟悉的操场来作为导入,当然也有了不错的效果。

  除了课件的调整,学习单的精修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上在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环节,学习单的内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节课的活动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找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周长,还要了解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

教学片段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结合观察,使学生初步感悟周长的含义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观察体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通过对实物一周的感知,获得对周长感性的认识,此时趁热打铁,从实物简化成平面图形,继续深入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

  在简化成平面图形后,加入干扰线段与未封闭的图形,突破难点,强化“封闭”的认识。

  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空间,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单元解读与评课

  课堂结束后,各年级分别积极评课,我们年级是由谈晓娟老师来上台解读,她先对陈老师这堂课做出了高度的赞许,然后分别从“新课标解读”、“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材例题解析”、“教学实施建议”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在教研活动的最后,孙宏主任也对每一堂课做出了精炼地评价,在肯定了老师们辛苦付出的同时,也给出了中肯的意见。随后柯校长也对这个教研活动月进行的精彩的总结。

教研活动后的感悟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材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测量树叶、数学书、钟面等的周长,量头围、胸围、腰围,给正方形桌布缝花边等。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同时,还要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象、情境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因为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某一种图形的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教材在提供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还设计了许多操作活动,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积累数学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阅读 3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