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寻更美的教育风景,为了心中的那份教学热忱,12月6日下午,晋江一中 华侨中学初三年级英语组老师在初中录播室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首先由林秋燕老师和温丹红老师进行公开课教学。
第一节课是林秋燕老师所教授的听说课,本课教学内容依托第四单元Amazing Science第三个话题China is the third nation that sent a person into space,从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展开话题,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发展过程,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让学生能听懂和说出关于中国太空探索的发展过程。林秋燕老师通过播放中国航空的发展视频,引出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space industry,从而鼓励学生勇敢追求梦想,不忘初心。本节课采用PWP教学方法,利用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感知和积累与航空、航天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插图,预测听力内容,并齐读预热。观看课文视频,并完成相关1c活动,培养学生听后即时回顾听力原文的习惯,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关系代词who,which,that 引导的定语从句的规律。
听后设置情景任务,讲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最后介绍神舟十七号的机组成员,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的定语从句,即用that, who, which描述身边人、事、物,并寻找对话中出现的定语从句,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规律的能力。
第二节课是温丹红老师所教授的阅读课。通过介绍机器人的迅猛发展,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将来机器人还会像人类的仆人一样为人类服务吗?这个看似滑稽的问题其实蕴含了一个科学价值观:科技发展使人类成为主宰地球的王者,然而这是否又是葬送人类的最终利器呢?因为一切都要等到将来才能知道答案,所以现在所讨论的都只是可能性。这样,本课的功能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现了:谈论可能性。活动设计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用英语学英语",从而引导学生要有自己的科学观。温丹红老师设置了一个世界机器人比赛的情景,用视频导入,引出话题,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机器人的知识, 一起学生的兴趣。后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可以做什么,再利用图片阐述一次加深印象,预测文本主题,为详读做准备。
在设计读中活动时,温丹红老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出思辨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能顺利进入文本的重难点。
公开课结束后,老师们对本堂课上的闪光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宝贵建议。
肖金红老师点评:林秋燕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是一节让师生赏心悦目、非常成功的课。这节课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和欣赏性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本课活动设计将嫦娥奔月和神州十七的信息融入到文本当中,即操练了语法,让学生了解时事,又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挂钩,是本课一大亮点。金红老师也指出,在介绍时事时,可适当标注生词意思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温丹红老师课沉稳大气,以下亮点让人难忘:1.整节课全英教学,教态从容 2.对文本的处理非常恰当,根据学情将文本适当重组,在阅读中利用mind-map帮助学生理解文本。3.在阅读后的活动中,利用虚拟打电话询问 Tracy 和Jame的观点,极大吸引学生注意力,整个课件信息技术含量非常高。
林秋老师点评:林秋燕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充满巧思的听说课。秋燕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到位,发挥了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在发展语言方面,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现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灵活使用that,which,who引导的定语从句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温丹红老师对文本的把握非常游刃有余,特别是在读后设置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总结文本,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在作业中设计分层写作任务符合本班学生学情,使学生想写,敢写,有话写也写的出。
杨丽华和李薪老师都认为:秋燕老师在教授定语从句部分时,在巩固前面所学内容之后,引入神话故事,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同时对三个宇航员的介绍,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在很好的契合文本的同时,又极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丹红老师选取的文本虽然不是最新的素材,但是通过设置机器人比赛的情境,化旧为新。对文章的把握特别到位,尤其是将与possibility的相关内容挖出来形成思维导图。最后在问题设置中的指纹解锁,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科技感,极大吸引学生注意力。
黄秀英老师指出:两位老师授课风格虽不相同,各有千秋,但都精彩纷呈,让人印象深刻。优点就不再赘述,但也给秋燕老师提出建议:如果时间充足,定语从句特别是关系词的位置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可以更清晰一些。丹红老师在课件中设置的指纹按钮做得以假乱真,让学生挪不开眼睛。
最后宝华老师总结:秋燕老师在定语从句教学中贯穿了中国太空探索的发展历程,这是语法教学的一种新尝试。她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真正理解定语从句的含义。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是基于文本,但又超越文本。同学两位老师的课件制作也花了很多心思,信息技术含量很高。两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亮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