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
2023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时间为12月1日至7日。
活动的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我们一起学宪法 提升法治素养。
1.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2.宪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等内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4.宪法的作用是什么?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1.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议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
2.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
3.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教育权利。
4.保障妇女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正当权利等。
6.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一般法律有什么不同?
1.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不同。宪法规定,有权提议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而一般法律提出法律议案的主体则要宽泛得多。
2.通过的人数不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一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3.公布的机关不同。宪法没有明确规定宪法的修改由谁公布。在实践中,四部宪法和四个宪法修正案都是由全国人大公布的。而依据宪法和立法的规定,普通法律由国家主席公布。
7.宪法的基本价值是什么?
宪法的基本价值是保障人权。宪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在于保障公民权力。其手段主要是设置与限定国家权力。国家机关不得行使宪法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保障人权是宪法规定的出发点,这是因为:
1.对于人权或公民基本权利作出明确规定,这是各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和主要内容。
2.宪法关于国家机构及其他问题的规定,也是以如何更好地保障人权为指导思想的。宪政就是对以人权为基本内容和体现保障人权基本精神的宪法的贯彻落实。
8.增强自我法律意识
①自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公民。常怀一颗敬畏法律的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遵纪守法。
②观看法治宣传视频或电视节目,增长法律知识。让规范的法律指引我们前行,让生活和工作有条不紊。
③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和志愿活动。知法、懂法、护法,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9.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引导教育孩子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法治常识,让法治安全扎根在孩子心中。
1.不跟陌生人走,不随便接受陌生人赠送的物品,更不能让陌生人碰自己的身体。
2.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
3.牢记特殊电话号码,遇到紧急情况,要冷静拨打紧急电话求救。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盗、防骗,不随便泄露自己的家庭信息,外出要有家长的陪同。
5.孩子要树立果断逃生意识。在遇到坏人、地震、大火或其他对幼儿生命造成威胁的侵害时,应当拔腿就跑,果断逃生。自警、自救、自助,可以不要等大人的指挥。
亲爱的家长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学法、知法、守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共促社会和谐,共建平安校园!
编辑:任聪
终审: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