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鞋”力,与你“鞋”逅——小四班●班本课程

指尖上......
创建于2023-12-06
阅读 4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指出小班年龄段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适时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的正确方法。

【课程起源】

每次午睡起床后,孩子们的鞋子总是有穿反的情况。询问家长后得知在家都是家长帮忙穿鞋的。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锻炼孩子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刚好孩子们对自己动手穿鞋也很感兴趣。《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就"鞋"这一主题展开了课程。

【鞋子知多少】

我们围坐在一起,进行了关于"鞋子"的讨论。大家伸出脚,一起讨论自己脚上的鞋子。

我们的问题:

(1)为什有这么多种鞋子?

(2)鞋子有什么用?

第一次讨论围绕"我穿的鞋子"、"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鞋子"、"鞋子有什么用"这几个话题来探讨。说到鞋子,大家开始兴奋起来,盯着自己的鞋子,从颜色,外形等进行着交流。

00:15

根据孩子们的发现,我们将它总结成三点:一是鞋子的种类,孩子说出来的大多都是自己的鞋或自己见过的鞋。二是鞋子的外形,主要是从鞋子的颜色,样式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三是鞋子的作用,孩子说到了不穿鞋子会脚冷,会把袜子弄脏,踩到硬的东西会脚疼。从孩子的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对鞋子的观察还真仔细!

【鞋子大探秘】

每个主题的开展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我们布置了鞋子调查任务,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又在家中对鞋子进行了调查,认识了各种不同种类的鞋子的用处,并以图文形式亲子共同完成了调查表。

在调查中,孩子们从商店里找到了运动鞋、皮鞋、拖鞋、凉鞋、棉鞋等,他们惊奇的发现了鞋子种类的丰富,以此促进孩子们对鞋子的初步认识不同的鞋子。

【我的小鞋子】

关于鞋子的故事你听过吗?快来一起欣赏一下吧。绘本故事《我的小鞋子》只有自己喜爱的东西实现了价值时,才能带来情感上的真正满足。

3-4岁是孩子审美和完美的敏感期,书中的小女孩不希望自己的鞋子变脏,随时都小心翼翼。

这个阶段,应该在尊重孩子爱美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认识到美的真正内涵,理解物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就像书中的小鞋子,只有穿在脚上真正奔跑起来,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小鞋子。

【鞋子的构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一但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我们平时穿的鞋子每个部位都有它的名字哦,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孩子们对鞋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又对鞋子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观察图片及自己所穿的鞋子。

孩子知道了鞋子由鞋头、鞋面、鞋舌、鞋带、鞋帮、鞋底等多个部分组成。

【鞋底的秘密】

在观察鞋底时,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

😍我的鞋底有线线。

😜我的鞋底有圈圈。

😘我的鞋底脏脏的。

😋我的鞋底上有字。

🥳你们知道鞋底的数字是什么吗?

大家都摇摇头,我告诉大家"这个是鞋子的码数哦,不同大小的鞋子鞋码是不一样的。"

"老师为什么我的鞋底没有字。"

其他几个孩子也立马说:"我也没有,我也没有。"

"那你们找找看,你们的鞋码藏在什么地方。"把鞋子脱下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找遍了,有的在鞋舌处找到了鞋码,有的在鞋垫处找到了鞋码,还有的在鞋子的内侧找到了鞋码。

【辨别鞋子反正】

【穿鞋子小儿歌】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鞋子穿反的现象频繁发生。那怎么才能辨别鞋子的反正呢?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学习了好玩、正确的穿鞋小儿歌!

两只鞋子头碰头,

打开鞋扣,拉鞋舌。

小脚丫,抬抬起。

把它放进鞋子里。


蹬一蹬,提一提。


再把鞋扣紧紧系。

来一起听一听我们说的儿歌吧,好听吗。

00:34

【鞋子王国】

“老师,好多白色的鞋子呀!”


“我想给它穿上好看的衣服”


🍭宝宝们用水彩笔、颜料、贴纸给白色的鞋子穿上一层好看的衣服,下面来欣赏一下宝宝们的作品吧!

【小小设计家】


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动手制作的鞋子!快来比一比我们的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看,我们的鞋子大集合👀

【我和鞋子做游戏】


赛一赛、比一比看谁穿的快。学会了如何正确穿鞋,小朋友来玩穿鞋比赛吧!看谁把鞋穿的又快又正确?

穿鞋子游戏,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展,在学习穿脱过程中自己解决一些小困难,勇敢的面对小挫折,初步养成自己动手穿脱鞋子的好习惯,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01:01

【鞋子大作战】

在游戏中认知,在快乐中成长

这个游戏锻炼幼儿的分辨能力、反应能

力、动手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00:50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长"。的确,回归生活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起点也是终点。鞋子是人们的必需品,也可以化身为是孩子们童年时代最有魔力的玩具。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看鞋子、玩鞋子、穿鞋子的活动中,产生的观念碰撞,经历的师幼互动,作为教师始终支持着幼儿的各种"玩"。通过一系列鞋子的探究活动与游戏,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在多样化的活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以及成长的快乐。

《指南》中提出: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课程资源,赋予生活教育价值,使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未完待续】

一日生活皆课程,本次课程起源于幼儿的生活。在本次课程中,幼儿观察到鞋子左右区别,引发了探索欲望。通过一系列活动,幼儿能分辨鞋子的左右,自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们要善于抓住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兴趣点,捕捉生活中蕴藏的教育契机,以此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由“左左右右”的迷惑,到“左右为难”的开始,小班孩子与鞋子的故事还在继续中……

阅读 4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