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第一幼儿园乘峰园区
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宣传

圥忈
创建于2023-12-06
阅读 209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随着季节的推进,根据我国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规律,10-12月为流行高峰。幼儿园温馨提示大家,学龄前儿童正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为了守护孩子的健康,我们要共同关注手足口病,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也被称为“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儿发病率最高,这跟孩子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关。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疤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或表现为大疤样改变。

               “手足口病”如何传播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较强。肠道病毒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经呼吸道(咳嗽、打喷嚏等)等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为什么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群

 1.由于学龄前儿童本身免疫功能较常人要差,特别容易受到病毒,以及细菌的感染,所以会得手足口病。    

  2.手足口病是儿童多发的一种病毒传染性疾病,很容易在聚集的场所发生,小孩生活的环境,比如在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一起共同学习、饮食、睡眠等环境,会导致病毒局部扩散,所以儿童会容易得手足口病。      

3.学龄前儿童免疫功能比较差,经常不注意手部的卫生,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清洗病毒行为,所以会容易得手足口病。

  同一个孩子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   

        同一个孩子有可能会多次感染手足口病,这是因为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目前发现有20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这些肠道病毒之间的交叉保护可能是没有的。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居家隔离康复人员原则上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房间内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带盖的垃圾桶、消毒产品等防疫物资。使用专用餐饮具,采用分餐制。

1.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3.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避免和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密切接触。    

 5.做好免疫接种。

                   幼儿园预防措施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幼儿园也制定了严格的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在入园、离园、午睡后,检查儿童的手部、足部、口腔三个部位是否有红白点,如果有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将其与其他孩子进行隔离,要求家长带孩子就医,防止疾病的蔓延。     

 2.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幼儿园的老师会与孩子的父母共同努力,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老师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预防疾病的经验。     

 3.定时消毒:玩具、餐具、桌椅、楼梯扶手等容易接触的物品,增加消毒频率。

4.保持教室内的空气流通:在封闭的空间内传染病更容易传播,幼儿园里的教室时刻保持通风。在早晨孩子还没有入园时,教室提前通风。    

  5.儿童卫生教育:饭前便后洗手可以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在饭前饭后检查幼儿的手。     

 6.注意饮食:幼儿园对孩子的饮食做了严格的把关,给孩子准备了能有效地提高抵抗力的食物,比如青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家长注意事项    

  1.如果儿童有手足口或其他传染性疾病,要及时就医并通知幼儿园和经常一起玩的儿童家长,这样幼儿园和家长才能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2.儿童患病后要及时地隔离,家里的玩具、用品等也要及时地消毒,并在阳光下暴晒。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期盼,让我们共同携手,用心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阅读 209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