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七中预防冬季传染病知识宣传

糖糖
2024-10-19
阅读 10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天气越来越冷啦,冬季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尤其是支原体肺炎、流行性感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染病。青少年儿童抵抗力较弱,需要格外防范,学校师生和家长都要高度重视

常见传染病

一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潜伏期为2-3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通常多在秋冬时节。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易引起气管及支气管炎、喉炎、肺炎等。肺炎支原体也是小儿肺炎常见及易感的一种病原体,占小儿肺炎发生率的20%左右。传染源多为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病原体经过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支原体肺炎有哪些特点?

1、流行特点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在全年均可发生,每年8月到12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期,一般在每年11月左右达到高峰,但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但5岁以下儿童同样也可发病。

2、传播特点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二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体弱多病者易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或其他并发症。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流感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三 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

       属于肺病毒科,正肺病毒属的RNA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有症状的HRSV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都可传播病毒,一是接触传播,如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到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二是近距离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等。潜伏期通常为2-8天,临床表现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早期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感染患儿大多数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少部分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喘息,极少部分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和喂养困难等,严重者可发展为呼吸衰竭。

四 水痘

       水痘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1~2天内发疹。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五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到发病后9天都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以飞沫形式通过呼吸道传播,接触患者2至3周发病。潜伏8-30天,大多数患者没有前驱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畏热发寒等症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腮腺肿痛,肿痛具有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局部灼热,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家长们要注意并指导孩子,保持健康营养膳食,科学体育锻炼,适当参加户外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注意咳嗽礼仪,不随地吐痰,到人群聚集、流动性大的场所建议佩戴口罩,随时做好手卫生。做好居室日常清洁、消毒、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和空气新鲜。 

2.出现不适尽快就医并及时向学校反馈。

孩子如有发热、皮疹、呕吐、腹泻、头痛、乏力、眼睛红肿、腮腺肿痛、黄疸等异常和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诊治,就医后主动向学校班主任老师反馈诊治情况,方便学校做好正确应对。

3.如诊断为传染病,积极配合治疗和隔离。 孩子一旦诊断为传染性疾病,应立即向学校反馈,并根据医生和校医老师的指导,落实居家治疗、隔离等措施。患病期间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避免传染他人。切勿带病上课,否则易发生校内传播,造成班级或学校停课的严重影响。患传染病学生康复后,应履行学校复课手续。

4.勤锻炼营养均衡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阅读 10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