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气温变化无常,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气候的骤变会让孩子出现感冒发烧等多种情况。针对冬季传染病多发的实际状况,我们将几种常见的冬季传染病做了分类,整理出对应的预防小妙招分享给各位家长,希望家校携手,共同呵护孩子地健康成长。
一、流行性感冒
症状
潜伏期短,多数在18—72小时,有的甚至几小时发病。主要是突发高热,有明显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
预防措施
- 要注意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注意保暖。
-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 勤洗手,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 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避免飞沫传播。
-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
二、支原体肺炎
症状
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在发热退后咳嗽还可能继续1-2周。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肺外并发症等。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
- 少给孩子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多汁的水果,少吃反季的水果,更不要吃快餐及油炸等垃圾食品。
- 正确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远离传染源。
- 室内定期开窗通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室内通风,
- 合理膳食、保障睡眠、保持运动,以增强免疫力。
三、手足口病
症状
潜伏期2—10天,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持续发烧,超过三天不退。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能通过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感染。
预防措施
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清洁,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伴有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出现皮疹,需及时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四、流行性腮腺炎
症状
潜伏期2—4周,主要症状是发热,两侧或一侧腮腺肿大疼痛。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身体接触或飞沫、唾液传染。
预防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开窗通风。
- 接种腮腺炎疫苗。
- 早期隔离患者需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返回校园。
- 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五、新型冠状病毒
症状
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暴露于病毒污染的环境可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预防措施
- 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自然通风。
-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 若身边出现新冠感染者,佩戴口罩保持距离。
- 如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该尽早就医,有利于早期诊治。
六、诺如病毒性肠炎
症状
潜伏期短,一般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常见症状有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
传播途径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预防措施
病例管理、手卫生、环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管理,在发病期间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
七、水痘
症状
潜伏期为10—24天,皮肤及黏膜上分批出现小红丘疹、疱疹而后结痂,脱痂后大都不留疤痕。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预防措施
-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
-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接种水痘疫苗。
- 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并隔离,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痊愈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八、流行性出血热
症状
主要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害症状为主。秋冬季以10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鼠的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
预防措施
- 避免与鼠类直接接触或与其排泄物、分泌物接触。
- 食物存放在加盖容器中防止被鼠污染,尽量不吃生冷食物或被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 灭鼠防鼠等。
- 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家校小贴士
1.如果孩子有不舒服的状况,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若医院确诊为疑似传染病时,要立即告知班主任。
2.按照医生要求对孩子进行隔离治疗,痊愈后须持痊愈证明方可返校,保护易感人群(其他孩子)。
3.在观察和治疗期间,家长多和班主任保持联系,便于班级教师了解孩子情况,共同给孩子以身心关爱。
冬季疾病多发,让我们一起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帮助孩子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强健的体魄来抵御疾病的侵扰。
编辑简介:
张仪,新安县磁涧镇洛新小学教师。
教育格言:
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