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乡回中——非遗扎染走进校园

...
编辑于2023-12-06
阅读 4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倘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入学生的生活中, 让非遗扎染手工艺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感悟传统工艺的价值和魅力,领会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因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艺术走进校园, 近日我校邀请到河南师范大学“美润童心”志愿服务队,他们将我国优秀传统艺术——非遗蓝染与素质教育实践相结合,精心打造了非遗特色课堂,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让非遗之花在这片文明悠久、艺术璀璨的华夏沃土上绽放出新的光芒。

       草木沁染,青出于蓝。扎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其独特的布艺染色技法与丰富的图案元素具有浓厚的审美价值和美学特征,其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六个步骤,分别有:选布——捆绑——缝制——染色——漂洗——晾干。

       当扎染走进荆乡回中的校园,当艺术传承遇上教学融合,碰撞出来的是独一无二的美妙与创新。

       课堂上,支教老师分别为学生们详细讲解了传统扎染工艺以及植物染工艺的起源、含义、步骤和相关材料。“看见”非遗,让讲台下的一张张小脸都挂着一双双满怀期待的眼睛。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学生们触摸感受着不同工艺的区别,从他们的眼神中能感受到,从进入课堂的第一秒,便深深地被传统扎染工艺散发出来的魅力所震撼。随即,学生们根据脑海中构思出来的效果图案,纷纷上手实践,沉浸于蓝染的探索之中。

       扎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便能够体会扎染所蕴含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它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民族艺术,但其整个创作流程却与美术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最初的扎结、拆线、染色,再最终到作品的诞生,整个过程学生都亲身参与其中,在掌握基本的创作技巧的前提下,学生们肆意地发挥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

        在自由的捆扎之中,扎染成品花色各异、绮丽生姿,精美的图案镶嵌左右,既显得清新淡雅,又古朴别致, 精细而浪漫的浸染过程更是寄托了学生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这,便是扎染的魅力!

       据悉,在本次非遗工艺的融入,不仅使学生们更近距离感受了非遗蓝染文化独特而厚重的文化底蕴,有利于丰富学生对非遗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扎染是一种没有针线的刺绣,是不经编织的彩虹。”一根根绳子、皮筋勾画出了万千花纹,一块块布料呈现出了绝美图案,千年的扎染艺术浸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在本次的非遗特色课堂中,学生们体验的并不单纯是学习扎染的技艺,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并在实践中迸发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次非遗课堂得以高质量开展离不开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大力支持,校领导们在参观后纷纷表示,开展这样的特色课堂很有创意,同时也很有教育价值,希望以后能延续下去,越办越好!

阅读 4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