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初冬来临,探究的脚步不停,12月5日《小学中高段“互联网+”视域下的作文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组成员对已有探究展开汇报。
活动第一项课题负责人杨沛霖老师汇报了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宣布后期的分工安排与时间节点,小组其他老师相继提出来宝贵意见和建议,更好的推动此项课题更加科学、规范和长久地发展。
紧接着,课题组成员曹天钰老师进行《课例分享:具体事例表达人物特点》微报告,曹老师的观摩课,在单元任务情境下,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任务推进习作教学的进行。
课中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二要明确人物特点以后,选择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能够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把事情写具体。所用到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和探究学习法。课中先让他们在分享中感知人物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在观察中明晰用法,最后通过学习单让学生梳理思路。
接下来课题组成员刘丹老师交流分享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思考。汇报中提到在互联网视域下进行作文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资源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接下来名校+”课题指导专员、西安高新第二十二小主任卢碧波老师做点评指导,为我们的课题指明方向。她指出本次课题研究工作颇有成效。“沙漏”课程模型实现了语文学科和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融合。不管是习作课前的资料搜集,课上打写,还是习作课后的评价,人工智能的使用充分落实了课题研究的关键词——互联网+”视域。“沙漏”课程模型,是基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有极强的针对性,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切实提高了教师的习作批改效率。这正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意义之所在。她和大家探讨两点自己的想法。指出 “沙漏”课程作为一种新型习作模式,应当使用教学模式更为贴切。课程一般是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四个要素构成的,而我们本阶段的工作主要呈现的是一次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其次,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我们一小教育集团也是以大单元任务群的形式进行集体备课。习作教学作为任务群的一个重要板块,是不是可以顺应趋势将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的的方式呈现?课题组成员认真听取卢主任意见,及时调整。
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定会学有所得。最后西安高新第八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高荣荣老师对本次课题研究活动进行指导点评,她强调要丰富素材,日常重视积累过程性资料,可以将课题研究与校级大型写作活动相融合,在活动中探究。
本次课题研究活动我们共同交流、讨论、思考,探寻更好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加强协作,共创未来。我们也将秉承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