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岗学习赋能量  “助学”研修促成长———沂水名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团队赴南京瑞金北村小学跟岗学习纪实(第三天)

成长不止于眼前的努力,

每一次学习,

都是一场积蓄沉淀的修行;

每一次观摩,

都是为凝聚更好的教育力量。

  竹有千节,起于幼笋;沧海吞吐,积于小流。为进一步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入推进助学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12月6日,在张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再次来到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开启第三天的跟岗学习,领会“助学课堂”的魅力。助学课堂,让学习真发生,当课堂还给孩子,就会创意迭出,精彩纷呈!

学探课堂之妙

  走进语文课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陶娟老师在本节课中,先从文中带有古文意思的词组、句子入手,通过学生的组内互助,理解了这些难懂的关键词句,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再通过助学单中的课文事件梳理表,用人物加事件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地厘清文章主要事件,并巧妙地提示学生用上“年少时”“从此”“后来”等连接词,把文章的主要意思整合表达,锻炼了学生的课文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陶老师的课堂注重以学定教,把课前与学生交流中了解的课文难点和易错点设计到课堂中重点讲解,整堂课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助学理念。

  走进语文课堂——《只有一个地球》,李烨老师以助学单为依托,从字词到课文内容再到作者的写作逻辑层层展开。先用生字放大镜环节让学生在自主预习和汇报中掌握了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领。然后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抓住文章关键句理解文章内容”,给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交流讨论时间,先在小组内形成统一意见,然后李老师通过出示两张学生的助学单为例,通过讲解和思辨,让学生明白概括课文内容时,关键信息不能丢,应简洁而不简单,学生在交流辩论中拓宽和延伸了思维的广度和长度。最后李老师从课文写作的因果关系出发,和学生一起探讨作者写作的逻辑关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走进数学课堂——《角的分类和画角》,赵金霞老师整节课的设计都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先复习锐角,直角,钝角,然后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找到平角和周角,层层递进!利用助学单教师抛出问题“这些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明白了各种角的大小关系,还得到了1周角=2平角=4直角。又认识了生活中的角,经历了学生动手画角等活动,在整堂课的探索中,教师根据学情点拨帮助,课容量丰富饱满,课堂氛围幽默和谐!

        走进数学课堂——《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夏文月老师以问题的方式导入“你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根据助学单进行讨论之前,夏老师对孩子们提出了讨论的要求,孩子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找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解释它的百分意义,针对孩子们对食品营养表的疑惑,夏老师及时给出帮助,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依次解决了所有问题。整堂课充分提现了自助,互助,师助的学习理念!

  走进英语课堂——《Unit7  How much?》,顾振兰老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在上课前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助学单,学生在上课前对上课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相关的学习。“助学单”好像“神来之笔”,帮助孩子更好的在课上展示自我。课堂伊始,顾老师通过歌曲、游戏以及有趣的互动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本节课通过层层递进式的问题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把握课文重点的同时,语言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活动设计上,注重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利用两人或四人小组合作,进行自助、互助、师助。学生在一轮又一轮的合作中,循序渐进的感知、理解和思考语篇。

  走进英语课堂——《Would you like a pie?》,施晓梅老师以一个“What's in the bag?”的猜谜游戏在轻松的氛围中带学生复习了学过的食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孩子敢于争先恐后的表达。整堂课体现一个“活”字,学生灵活表现,教师灵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一大亮点,从合作探究到互动评价,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课堂讨论,讨论交流的声音清亮悦耳,思维碰撞的愉悦溢于言表。施老师课堂教学的推进以学定教,重点突出,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文本尽情表演,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寓教于乐。

学探教师之得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授课完毕,各位执教老师们向大家分享了助学课堂的理念与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学探“文学”之理

      刘倩影老师从“文学阅读”文本的概念理解;“文学阅读”文本的主旨分类;“文学阅读”文本的教学应用;“文学阅读”文本解读赏析四个方面,为老师们深入浅出地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阅读”文本的研究进行了解读,让老师们对教材中的文本分类有了更深入的把控能力。这是一场富有生命力的讲座,充实的内容,先进的理念,求真的研究使我们受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老师们围绕着此次讲座内容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从各自的理解角度,各抒己见、表达收获、提出困惑,老师们对待课堂的探索永无止境。

  “好的课堂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好的课堂应当如一片繁茂的森林,万物在此生长。”此次南京助学课堂学习之旅让跟岗学习的教师们深切体会到助学课堂为创新性思维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和土壤。相信教师们在此次学习后定会将助学课堂的实践落地、落实、落细,以助学理念为学生发展之本,以学法研究为教学重点突破,努力提升教学品质,获得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