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
气温逐渐寒冷,
支原体肺炎感染、流感
还包括细菌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等疾病
肆虐于我们的周围,
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冬季疾病预防小知识,科学守护我们的健康。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有别于细菌和病毒的一种病原微生物,它没有细胞壁。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一年四季皆可发病。
主要症状:
感染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较重。有10%~20%的病人可出现斑丘疹或多行红斑。持久的阵发性剧咳是支原体肺炎较为典型的表现。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易感人群:
以5~15岁的青少年发病率最高,感染后潜伏期在1~2周左右。
预防措施:
1.避免逗留于人口密集区,在人口密集区还是要戴好口罩;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勤通风;
3.咳嗽打喷嚏使用纸巾捂住口鼻。
4.增加运动锻炼,注意作息规律,避免熬夜,适时接种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主要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易感人群:
中老年人群,孕妇、婴幼儿、亚健康人群、肝肾功能障碍者。
预防措施:
1.测体温,勤消毒,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
2.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等,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对小朋友经常接触的毛巾、水杯、玩具等也要经常清洗、晾晒、消毒。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
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易感人群:
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
3.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冬季幼儿日常护理
进入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幼儿容易感冒和喉咙不适,需要家长多多关注幼儿的衣、食、住、行,做好预防工作的同时,帮助孩子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强健的体魄来抵御疾病的侵扰。
1.合理均衡的营养膳食,保证足够的营养,适量吃些鱼、肉、蛋、豆制品,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干果等食物可以增强体质。
2.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是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3.保持室内通风。
4.秋冬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的现象。
5.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狙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1.冬季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2.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增强幼儿自身免疫力,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3.请家长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4.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做好常态化疫情个人保护,保护自己和身边人。
撰稿:苏璐璐
审核:胡静
七色光幼儿园新视界分园
二0二三年十二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