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卓越人格——“优生”的培养
12月4日 周一|本周领写人:冯伟
今天看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的第七章:锻炼卓越人格——“优生”的培养。
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 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出了培养“优生”的六大方法。
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要让这些学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明确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远”。
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让他们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帮助他们靠内驱力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教育“优生”保持童心,单靠说教是不行的,更多的时候是要让他们通过与班上的同学平等相处感受其他同学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优生”之间面对分数和荣誉学会淡然处之和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千万不要自己埋没了自己!”对少数具有出类拔萃潜质的“优生”,我们则应理直壮地向他们提出"追求卓越”的希望。
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不可将“优生’的身份和地位在班上特殊化。要与其他学生一视同仁,这样,“优生"平时本来就是和一般同学一样,也能避免因某些因索可能出现的失落感。很重要的一点,要多给“优生”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当“优生”对此习以为常的时候,他们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
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教育“优生”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让学生大胆地冲破盲从书本的思想牢笼!总之,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
教学中如何塑造学生的卓越人格
12月5日 周二|滕文婷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品质的反映,人格卓越的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积极乐观去改善环境,适应快节奏的生活,高效率地学习。学生阶段,特别是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卓越的人格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以身作则: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在言行举止中带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只有在自己身上体现了良好的人格,才能成功地影响学生。
二、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特点和优劣之处有更清楚的认识,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容易明白自己所需要的改进方向。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开展自我意识训练,引导学生自我了解和反思。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人格。教师可以通过规范、引导和奖惩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例如:遵守纪律、美德和文明礼仪等。
四、发展学生自主性: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培养良好人格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在学生探索学习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五、强调社会责任: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强调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参加志愿者服务、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树立他们良好的人格尊严,给学生健康的人格感化,塑造学生卓越的人格。
阅读,锻造卓越人格
12月6日 周三|刘玉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我需要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所以我觉得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如何提高阅读卓越阅读,思考是最重要的,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认为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
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
12月7日 周四|郑玉婷
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班独生子女较多,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任性、胆小、怕苦、缺乏责任心等问题,与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格格不入。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使我们的家长过多地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看轻生活能力、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和人格心理素质的培养。不用多说,单看现在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象棋是五花八门,跑了这家到那家,上了这个上那个,跟赶趟似的,但对孩子以后“做人”种种品质的培养却非常忽视,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细处入手,使学生学会尊重、关心他人。 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是一个具体实践活动,以认知、体验、调节和改善自我直至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为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从学会尊重、关心最亲爱的父母长辈开始,逐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并将“关心他人”的实践活动内化为自觉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得到主动的发展。千万不要纵容孩子的无理和不尊重长辈的行为,认为是孩子不懂事,闹着玩,一定要抓住机会进行引导和教育。教他们有礼貌地向他人打招呼,早晨说一声早上好,入睡前则道声晚安,并养成习惯。在别人的赞扬声中,他们就会感受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快乐。
一句古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才生更重要。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不只是教孩子怎样去面对或者适应这个社会的问题,而是要从更加深远的意义上去把握整个社会、他人和自身的需求,从而引导孩子建立一种既适应现实生活需要又能积极把握未来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
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
12月8日 周五|孙玉恒
乌申斯基说过: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教师要扮演好角色,用自己健康、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有自然亲近力。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让学生对教师感到可敬、可亲,这样往往使他们也跟着教师“爱屋及乌”,教师再将这种“喜欢”引导到对课文的学习上,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让学生对教师有自然的亲近感,就要做到尊重学生、倾听心声,公平对待学生。
教师还要有独特诱导力。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有了学生的内在动力、自觉行动,教师努力教学才有了意义。为此,我们应做到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做感兴趣的事。
教师更要发展创新力。陶行知先生说过: 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是有创新精神与能力,这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思维,培养更多有创新性思维与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是 “ 只见知识不见人”的模式,过于强调成绩,成绩高低成为衡量学校教学成败、教师能力高低和学生水平优劣的标准,导致“人的被略”。 教育的真谛在于提升人的心灵与智慧,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教师的主要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一位可以和学生交换意见,一起思考、交流和切磋的朋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立足推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需要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不断提高,尤其需要在亲近力、诱导力、创新力上多花点精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