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照对晴空。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第七次教研活动——“社会准备”案例分享

编辑于2023-12-08 阅读568

冬日的早晨,天空中几朵逍遥的云游过来,鲜亮的阳光射透云层,晨风淡淡吹送,送来了我们的第七次教研活动——“社会准备”案例分享。

教研回顾

首先,钱老师带我们回顾上次研修成果——项目化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游戏前:拓展、唤醒经验,制定游戏计划,讨论材料的多样玩法;游戏中:倾听幼儿感受和想法捕捉对话主题,及时调整环境材料,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或用平行游戏示范,引发和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和探究; 游戏后:回顾过程、多元表征游戏经验、注重反思和总结提升新经验,从而推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后续的游戏开展提供更有效的动力源。

案例分享

小一班

活动名称:《甜甜的爱之棒棒糖》

讲述人:张伯丽老师

小二班

活动名称:《彩虹动物园诞生记》

讲述人:聂艺老师

中一班

活动名称:《趣玩美食城》

讲述人:陈恩岚老师

中二班

活动名称:《十七孔桥》

讲述人:钱灵老师

大一班

活动名称:《计划力量大》

讲述人:刘敬老师

大二班

活动名称:《大花篮变形记》

讲述人:秦诗老师

大三班

活动名称:《小积木,大工程》

讲述人:马聪颖老师

经验总结

阶段性的计划:制订初期计划后,可结合幼儿现状,利用“自然发生”或“意外发生”的教、学机会调整计划,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进而更加细化。

教育预期目标:教师观察分析幼儿兴趣和问题后,要提前规划出现阶段教育目标,与后期引导幼儿制定的计划有着相互联系的作用。教师可通过计划活动的对比,让幼儿感受制定计划的重要性。

幼儿行动变化:计划性活动可以使幼儿有目的做事情,不过多依赖他人、内在驱动力强大,对事物的发展有自己的思考,如材料的选择、时间的把控、扩展新任务等。

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心中装着目标,眼中有孩子。同时我们要帮助幼儿提升新经验,培养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重视活动评价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倾听理解他们想法,捕捉到更多的“哇”时刻。

下次活动

观摩各班新年主题环创。

阅读 5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