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怀叫教育,有一种相聚叫国培,有一种相约是从四川到江苏。2023年12月5日,“国培计划202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师工程四川省荣誉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南京晓庄学院拉开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帷幕。
早上7点45分,在项目联络人卞志娟的主持下,学院为全体来宁学员举行了简短而浓重的开班典礼。晓庄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王勇,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杭梅,项目负责人任艳丽,班主任赵俊康以及来自四川各市地州的50位荣誉教师一同出席了开班典礼。
王勇书记致欢迎辞。他代表学院,对全体参加此次培训的四川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此次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目标和课程特色作了阐述。他要求全体学员一是要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充分认识举办本次国培计划的目的意义;二是要调整心态,科学规划,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三是要克服困难,遵章守纪,确保学习任务圆满完成。
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杭梅,项目负责人任艳丽,班主任赵俊康就培训方案的内容、课程、行程、纪律、生活等安排作了整体介绍。
来自四川省成都二十中的刘晓英老师用三个词代表学员表态发言。一是“感谢”。对四川省教育厅、南京晓庄学院组织的本次培训表示感谢,对培训团队与授课专家名师的辛勤付出更是感谢。二是“精进”。珍惜学习机会,以当好学生的心态和行动,认真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改革的洪流。三是“情谊”。同学情、师生情,教育情,虽山高路远,相聚短暂,但共促教育发展的情意久久长长。
“爱满天下”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真谛。培训的第一课就来到了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一同探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四十年来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航标,从落后的村办小学到新型乡村学校,一场“行知教育实验”的发展变革历程。
40余年来,100多个行知班,22项教育实验探索,贯穿村校一体、城乡联合、国际交流、文化共享各阶段。在杨瑞清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在德育、课程、教学、管理各领域构成了落地生根、扎实丰满的实验体系,不断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实践有效破解一系列乡村教育发展的难题。
“‘大情怀’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精神信仰。”杨校长弘扬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培养人,用他们的实践证实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即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学校完全可以建构起一种“自然的、健康的、和谐的”教育文化。他们用行动向世界传播行知精神和行知思想,向世界讲述中国乡村教育成就。这样的探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最好的诠释。
5日下午,在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江苏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何文秋的带领下,全体学员来到了陶行知纪念馆(江苏省师德教育馆),进行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考察与学习,瞻仰了陶行知先生的墓园和晓庄十烈士纪念碑。
何文秋馆长从陶行知先生雕像开始,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发生、发展为线索,深刻阐述了生活教育的三大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全面阐述了陶行知先生为中国大众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对陶行知生平事迹的讲述中传达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当代价值,让教师们深切感受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光辉精神。全体学员在何馆长的启迪中,再一次深刻的学习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坚定了传承弘扬“爱满天下”“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的信念。
相遇国培共成长,共谱教育新篇章。一天的学习,既有教育理论的思考,又有教育实践的考察,更有做“四有”好老师的师德修炼。全体参培学员将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感召下,弘扬行知精神、潜心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传道授业,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