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动“双减”工作,建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课堂育人新模式,为给教师搭建展示教学风采和交流学习的平台,进一步促进集团内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近日,宁武县教育集团语文学科坊举行了“同课异构”课例展示活动。
篇一:先导课
本次课例研讨活动由宁武县教育集团二中校区的李俊芳老师带着她的课例——《猫》拉开了帷幕。
看,这些憨态可掬,萌萌哒的小猫咪,谁能不心生怜爱呢?李老师深谙学生心理,用这些可爱至极的小生命巧妙的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任务情景,开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郑振铎先生是否是真正的爱猫人士,由此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三大学习任务的出示,由浅入深,层次清晰,目标明确,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
这一环节,自学时,学生安安静静,勾勾画画;分享时,学生积极踊跃,补充订正。李老师用表格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将长文中零碎的问题整合起来,呈现了清晰完整的文章内容。
这一阶段,李老师采用角色演读的方式,指出这是一桩冤案,并由此展开了“郑振铎先生是不是爱猫人士”的话题,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寻找共性,发展个性。
最后一个环节,李老师由“文章中的第三只猫和文中的人是否有联系”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很快发现“第三只猫”与“张妈”一样都是弱者。老师顺势加入背景介绍,文章主旨也就呼之欲出了。
李老师的课堂亦动亦静,学生能在轻松融洽的氛围当中学有所得,实在是令人羡慕的,值得称赞的。
课后,本着互学提升的目标,学科坊成员们一起探讨了这堂课的得失。
篇二:精品课
12月7日,张老师带着她的课例《猫》如约而至。现场座无虚席,老师们和学生们同思共学,一起质疑问难,走近作者的心里,探讨人生的哲理。
猫的命运,一只病死,一只走丢,那第三只猫呢?张老师将着力点放在第三只猫的命运上,开启了学习之旅。
同学们为第三只猫建立死亡档案,紧接着开始侦破之行。读,思,写,辨,答,一气呵成。
一只丑猫为何引得作者心中如此愧疚呢?张老师带着学生深入文本,扎扎实实地去理解,去探索。
由课本回归到生活,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归还给生活的历练。只有这样,这些抽象的道理才会变得具象,才会在心中潜滋暗长。
众行致远,深耕精研。通过本次活动,在场教师收获满满,学习有归期,践行无止境。校际教学共同体活动,推动教师继续思考探索,真正达到以研促教,以研提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