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落实“新课标”理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历史组西校区与本部全体教师在阶梯教室一进行联合教研。第一二节课为刘晓老师和王建老师公开课。第三四节课进行说评课、周测试题分析、理论学习活动。
首先,由刘晓老师讲授《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刘老师对课本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整合,由少数民族内迁说到西晋相关的历史发展,充分利用地图、时间轴、文字史料等各种材料,内容丰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令人赞叹。
之后,由王建老师带来《三国鼎立》。王老师通过学生介绍三国时期的故事导入,并带领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既富有趣味性,又能使学生区分小说与真实历史。
整堂课通过出示视频、图片、文字史料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也体现了王老师深厚的知识储备与历史素养。
教有所得,研有所获。随后,老师们进行评课。先由本年级历史老师互评,老师们畅所欲言,从教学设计到课改理念,从老师的专业素养到上课时的教风教态,展开点评和建议。不仅对闪光点进行肯定,比如刘老师语言精炼,材料丰富,整体内容非常完整。王老师分析单元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知识点等。也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如对课堂时间的把握,避免内容过多导致的拖堂;整体提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难度较高的材料,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
历史组学科主任明晓燕老师与六中历史学科顾问李昕平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详细点评与总结,对单元导言的解释表达肯定,并对竺可桢气候曲线等新材料的运用表示认可,也对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如时间轴应加上秦汉和南北朝的政权更迭,说明南北对峙分界线以淮河为界等。着重强调统一是主线,说明为什么能实现统一,提升历史站位。老师们都受益匪浅。
最后,曲艺主任针对历史组后续的共同学习及工作安排提出建议。其中,着重强调了要重视课标,一起进行课标研读,把握教学方向。建议老师们做好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做思维导图,加强对知识的把握。针对老师们的自我提升问题,曲主任重点提出要多读书,根据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重点的自行选择书籍阅读。为提高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指明方向。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此次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更好的做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促进六中历史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