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书本是孩子的世界
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
研学
是行走的课堂
是开阔眼界
品味人文的成长之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积极响应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相关政策,丰富同学们课程生活,探索科技奥秘,感悟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1月30日张家界市永定区沙堤芙蓉学校开展了 “ 探索科技奥秘•找寻湖湘起源”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感受长沙独特魅力,体会经世致用。
为保证本次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出发前在学校组织召开了师生研学专题会议,对学生行前准备、出行安全、文明礼仪、研学手册使用、研学总结等方面作了要求和部署。并对大家寄予嘱托,希望同学们在本次研学活动中能够研有所思,学有所悟💕。
星期四早上,同学们迎着冬日调皮的风,背着鼓鼓囊囊的背包,兴致勃勃地在校园集结待发。老师再次嘱咐注意事项,组织大家有序登车。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一张张青春的脸上写满了欢喜,一个个激动的眼神装满了好奇与向往。
大巴车上同学们各自做着自己的小事,有的拿起课外书,在车上认真阅读着;有的在看窗外的风景,有的相互分享好吃的,还有的同学们凑在一起,讨论着今天的行程……同学们难以抑制兴奋之情,谈笑风生,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下午13点30,同学们齐聚东方红广场,怀着无比崇敬、谦卑的心情,漫步至″千年学府"一岳麓书院。我们来到了此次研学的第一站——岳麓书院看到“千年学府”牌匾,岳麓书院“惟此有才,于斯为盛”的门联,就能感受到湖湘文化的渊远流长,此时,作为湖南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岳麓书院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导师正在跟学生们讲解岳麓书院的起源
导师们给同学们讲解岳麓书院的历史和文化。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武,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1】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这也是古代读书人关于个人修养的座右铭,意在告诫我们: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既成的地域文化事实,必然有其相对固定的地域文化形态和不同 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又必然拥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特征。我们总结其精髓,其要在分析、整理出最能反映其地域独有的东西,也即“岸异之处”,“颇 能自振于他省”之处,而不是着重指出与中华文化共通的方面。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到,概括湖湘文化的精髓,反映湖湘文化特性、推动湖湘文化现代转型的“百折不挠”、“兼容并蓄” 包含在内。
科技强国,工业圆梦。在教室的朗朗书声之中,在窗外的荫荫夏木之下,世界于你我而言太过广阔,科技工业太过神秘。此刻,作为中国梦的接班人,带上好奇心,我们一起去此次研学第二站——远大,探索科技知识的力量吧!
了解了企业文化和成长历程。师生一起探访空气体验中心,感受节能减排、环保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登顶远大19天建成的J57小天城,身处未来城市见证“中国奇迹”;参观远大企业展厅,近距离接触科技发明,了解了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环保简史,体验了建筑新革命,深入了解了节能和环保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在此过程中,大家直观感受到了中国科技的力量与匠人的执着,并对未来科技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
研学之旅第三站:湖南省科技馆是湖南首个特大型科普场所,位于湖南省政府新址对面文化公园旁,占地186亩,总投资3亿多元。湖南省科技馆主体建筑呈漩涡星系状,以流畅而充满动感的形式,借鉴和响应了以卷云纹为代表的楚艺术风格,成为长沙最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省科技馆的300多件/套展品让同学们大开眼界,生命体验、太空探索、地球家园、能源世界等9个展区让同学们觉得不可思议,都踊跃的参与亲身体验这科技带来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