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引领明方向

同思共研向未来

——记“四新”能力培育工程第二组理论导师入校指导

创建于2023-12-05
阅读 25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构建广州市中小学校核心管理团队“四新”能力培育工程第二组学校发展共同体,助力高质量的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学校现代化办学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逐步提升,12月2日—3日,二组全体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马健生教授进校诊断指导,第二组四所学校团队参与本次诊断学习。

    第一站:白云区云英实验学校

12月2日上午,马健生教授和第二组学校团队来到了云英实验学校,在张平副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感受校园文化建设“白绿映红文化”的内涵。团队与学校管理层举行座谈,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办学情况。

马教授充分肯定了校园功能场室齐全,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并提出学校文化定位要准确,要体现特色,抓住发展契机,形成云英的品牌特点和自我认同。

    第二站: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

12月2日下午,马健生教授一行人齐聚增城区荔城街第三中学。在贺艳梅校长的带领下,一行人沿正门——“树人”广场——“榕蕴”广场——教学楼——科学楼——校史馆——崇品廊路线参观了校园,聆听了王卓凡副校长《成全人发展 全面发展人》的专题汇报。马教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聚焦办学理念,对如何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指导。他围绕“树人”教育,凝练学校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释,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特色,打造品牌,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第三站:从化区鳌头中学

12月3日上午,马健生教授一行人来到从化区鳌头中学。在学校班子带领下,马健生教授、培训班二组学员、学校的行政等一同为校友送给母校的竹柏树覆土。绿意盎然、树干笔直的竹柏树,为校园再添一线亮丽的风景,同时象征着鳌中人在时代的长河中坚守教育初心,立德树人,独占鳌头。

参观校园后,全体人员在学校党建会议室召开诊断指导会,温书记阐述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马教授用大、净、美三个词高度概括了学校的情况,肯定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好家长口碑中的好学校,同时拨开层层云雾,指明校名“鳌头”、特色项目“醒狮”、校徽等一系列元素的根均为“争先”,在“争先”的根上提炼学校文化与内涵。

    第四站:花都区新华街培新学校

12月3日下午,一行人马不停蹄来到花都区新华街培新学校,深度探索校园文化与教育环境,聆听了李杨副校长作的《共生共进 守正励新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培新学校发展规划的定位与品牌立校初探的专题发言。

马教授结合参观校园的感受,对培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学校管理恰如校本课程“钉金绣”一样:精、细,并对培新学校的办学现状存在的困惑提出了精准的建议,对培新学校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

结语: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第二组的四所学校将以“四新”能力培训工程为契机,紧紧抓住新时代发展机遇,聚力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导师简介

马健生,教育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教育改革与政策、比较教育、学校改进与发展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已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何以不可能或何以可能》、《核心素养的边界与限度:一种比较分析》、《教学临摹:教师走向教育精通之路》等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教育改革动力机制研究》、《公平与效率的抉择——美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研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大都市比较的视角》、《教育国际化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的国际比较研究》等专著和教材2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课题2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学术成果奖10多项。

主持完成多项教改项目,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排名第2);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并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在基础教育领域,参与多所学校文化方案策划和教学改进等项目,指导多名校长和优秀教师专业发展。


撰稿/编辑:广州市从化区鳌头中学


阅读 25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