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师需要不断的进步,培训是最大的提升,听课是最快的成长,成长路上我们步履不停。2023年12月3-8日,在教育局和进校领导的组织下,我校一行六人在北京日坛中学(高中部)进行跟岗培训,每天走进课堂,聆听各位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有倾听、有学习、有观察、有思考、有交流、有碰撞……让我们找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有效衔接点,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改变的方向。
走进校门,我们就感受到了学校的热情接待,教务处张威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整体情况并按学科安排好相关的跟岗听课任务,历史组、化学组跟岗的教师都是正高级、特级教师,尤其是化学组孙静老师是被习主席亲自接见和握手的优秀教师,其他科目也都是跟着骨干教师走进课堂,进行零距离的学习。
第1天 跟岗培训重实效
12月4日早,我校六位老师在晏富强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日坛中学永安里校区高中部,感受到了日坛中学办学的精细化管理,优美的育人环境,教师善教敬业,学生乐学好学,让我们感触颇深。
此次跟岗培训主要以一对一跟岗学习模式为主,在以后四天的时间里,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孙静老师作为晏富强老师的导师,全程参与日常教学教研活动。晏老师听了三节课,上午第三节听了孙静老师讲的《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锅炉水垢的清除》,虽然上课的班级学生是来自不同班选课学生,但孙老师非常了解每一位学生,课堂上对待学生很亲切。从水垢的成份分析开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除去,引出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解释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每一步都夯实了必备知识并让多位学生讲解,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难点是硫酸钙的除去,孙老师通过展示淘宝上的除垢剂成份和使用方法问碳酸钠的作用引入学生思考,并给出数据让学生计算解释原理,最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出来,学生理解的很透彻。整节课关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学生收获很大,课后和孙老师真诚的交流,更让晏老师受益匪浅。
梁红芹和李慧老师认真倾听了梅立苹和张威两位老师的课,其中梅立苹是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中宣部《时事》杂志编委会成员;人教社新课程培训国培专家。张威是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朝阳区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这两节课是真正的家常课,没有提前准备,但是仔细品味,可以感受到家常课背后有其特殊味道,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材是教学之本。无论梅老师高一的新授课还是张老师高三的复习课,她们都引领学生认真阅读和解析教材,教材中不同栏目不同字体部分都能及时处理。
二、知识点真正做到细化。
例如,梅老师在讲三次分配的这一知识点,通过图表的方式对三次分配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抓住其关键词。初次分配重点是站在市场、企业角度,二次分配主体是政府,三次分配是从社会角度来进行分析,讲解透彻,思路清晰,在阐述过程当中,既简单又明了,同时抓住了关键之处,这样细化讲解分析,让学生一目了然。又如,张威老师在讲解主观题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们具体分析清楚设问之后引导学生对材料的主旨进行分析,其次,从语文学科角度引导高度概括材料的中心大意,有效的提取了关键信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2月4日,闫术月老师参与了日坛中学高中部高二地理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本次备课的主题是《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闫老师在备课活动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备课组同意将他提供的习题作为生物循环原理的练习题。
闫术月老师听了高三刘明明老师的习题讲评课,课后与刘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赵梅艳老师听了高一教研组张新颖老师和吴黎红老师的同头课《传送带》,讲历案相同风格却有所不同,张老师ppt课件,设置了多个台阶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总结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张老师虽然五十多岁了,上课姿态放松收放自如,听他的课还像邻家大哥哥一样亲切,愿意跟着他说,跟着他想,说错了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吴老师板书授课,条理清晰,板书整洁,创设传送带运送行李情境,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分享,吴老师穿插鼓励启发,每个问题间过渡顺滑自然,设计巧妙,注重一题多解的教学策略,增加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培养灵活的思维和多元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义培老师倾听了贾瑞老师的一节高三历史复习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这节课深植于教材,以高考为导向,立足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达成。贾瑞老师这节课回归教材,将选择性必修教材内容融入历史纲要学习内容中,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这节课,他充分利用学历案,围绕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物种交流和早期殖民扩张等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素养。还通过大量历史地图的运用提高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李义培老师还重点结合高三一轮复习过程中《中外历史纲要》学习内容与选择性必修教材内容的处理问题,与贾老师进行了交流。
第2天 同频共振向前行
晏富强老师听了高三教师李丽萍老师的《试卷讲评》课,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李老师重点突破沉淀的转化,图像题和同分异构三个难点。李老师采用学生讲解,老师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解题思维模型和答题模型,再让学生统一整理归纳。接着又听了李忠孝老师讲《高三有机推断》的作业讲评课,每一步推断都让学生写过程讲为什么,老师再从推断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上总结归纳,课堂学生参与度很高,学生课堂练习检测正答率也很高。通过听两位高三老师课晏老师发现:所有老师在课堂上都让学生分析、思考、表达(包括书面化学用语),这样充分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实现课堂的高效。另外,老师的补充总结归纳解题的模型才能让学生建模,培养学生的程序化思维。
梁红芹和李慧老师今天继续跟踪梅立苹老师的课,听了两节不同层次的课,其中一节是香港直通班的课,另一节是高一10班的习题课,也听了赵云和张威老师两节高三年级的政治复习课,听完两节课,发现她们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在内容、解题思路等方面达成共识,例如讲主观题的时候,都在通用一种策略,主体+做法+效果,并且通过具体的题目,让学生不断的去深化理解和运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张威老师,她在解题的过程当中运用的就是一题到一类,一类再到一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对某类题目整体的思维能力。
赵梅艳老师今天认真观摩了四节课,高三两节电场复习课,高二和高一各一节新授课。期中高三洪海花老师的复习课《伏安法测电阻》,细致透彻讲解了(1)内外接法的选择,(2)限流式接法和分压式接法的选择(3)仪器选择等三个问题。高三牟艳霞老师的《电学实验小结》,在三个例题创设情境下的测电阻率,测内阻和测电阻出现的各种问题。高二常老师的新授课《加速器》,在追问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回旋加速器的知识。高一老教师刘江在贯通班讲授《行星的运动》,课上幽默风趣的讲授了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和开普勒运动规律发现的过程及意义,与文学,地理,政治等知识的融合,并对后面地球卫星知识进行了铺垫。赵老师认为多听课,可以学习不同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也可以像照镜子一样发现自己的不足。
12月5日上午闫术月老师听了北京市骨干教师王艳杰老师所授的《洋流》一课,这是第二课时,王老师多年从事高三教学,经验丰富。王老师课堂上以学生为本,逐级递进式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用实事热点——日本核废水排放事件,将洋流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问题阐释清楚,同时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同学们认识到日本此行为害人害己。课后,闫术月老师与王艳杰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闫老师还参加了高三地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长刘明明老师主备,确定了下周上课与考试的内容,然后对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细化,如产业活动中对农业小切口设问的细化,分别对气候、地形、土壤、市场四个一级线索进行了小切口细化,两位老师提到气候小切口设问关联到气温、光照、温差、降水等要素,闫老师做了补充,要关注这些小切口要素对应的灾害,得到了认同。后面对月考命题涉及到的考点及最后的论述题进行了探讨。高三备课组教学内容多,考试多,学生问题多,客观上对任课教师的素养提出了高要求,备课既要全面,又要简约,因为时间有限,所以闫老师认识到,教师本身需要不断充实自身知识储备,研究近年来不同区域的高考题,萃取命题规律,用简短明晰的语言建立答题线索,准确有效分享给同头教师和传达给学生。
李义培老师今天听了三节课,有两节是高一、高二新授课,一节是高三习题讲评课。高一这节课的授课教师梁易老师是一个刚入职的年轻老师,个人素质比较高,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围绕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四部分展开教学,充分运用历史课本中“史料阅读”、“历史纵横”等板块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何以发生,还利用时间轴串联本节课主要史实,知识脉络清晰,内容多而不乱。高二这节课授课教师刘辉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她的这节课《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有两大特点,一是她能结合时代背景的变化阐述古代赋役制度变化之间的因果关联,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二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梳理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重要节点,并派学生上台书写,课堂气氛很好。贾瑞老师的这节高三习题讲评课一方面注重答题技巧的点拨,如如何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另一方面注重历史知识的拓展延伸,注重古今贯通 、中外关联,还嘱咐学生要平时注意历史语言的积累等等。
第3天 交流借鉴深思考
12月6日,晏富强主任又听了孙老师两节课,相同的内容不同的班级,孙老师对细节的处理也不同。在浓度相同的氯化钠和铬酸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谁先产生沉淀?选一班让学生计算出数值做对比,在选二班让学生记住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教学方法也不同,而且拓展性问题也不同,这就是因材施教。在今后的教学中晏老师表示应当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情况来采取符合其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以使每位学生收获实实在在的发展和进步。因为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同水平的学习能力,甚至性格特点也不相同,所以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性格特点、学习规律来获得知识,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乃是基本的教育常识。教师要用教育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助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梁红芹和李慧老师今天听了高三赵云老师、高二任会波和王艺燃三位老师的政治课,听课之后积极和三位教师交流,虽然年级不同,但是依然有许多共性,说明她们各个年级的集体备课以及学科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长期坚持下来的模式,具体共性如下:
一、大胆放手把课堂给学生。
1、学生读。让学生大声的去朗读,而不是老师读,例如赵云老师每节课课前首先让学大声齐读20大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2、学生自己写。主观题要求学生独自在规定的时间范围组织好答案书写在本子上。知识点的落实是通过默写的方式来完成。
3、学生说。主观题学生独自书写完成后,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做题思路。
4、学生分析。做完题之后,学生互换答案,互相分析。
5.学生掌控时间。45分的课堂几乎30分钟是被学生使用
二、教学环节真正落到实处。
1、知识点从布置到掌握再到检查,采用默写的方式完成,教师要全员评阅,有问题者与学生谈话加以督促,使知识点的掌握真正落到了实处。
2、主观题落到实处。主观题不是停留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本字上,落实到与参考答案的比较上,落实到分值。
3、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看法也能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同意用手指举1,不同意举2。
12月6日,闫术月老师听了高一年年级新教师杨智明讲授的《地质灾害》,杨老师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填写学案相应填空内容,用以巩固自学成果,接下来借助课件文本及图像讲解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原理以及给人来带来的灾害,之后通过及时练习学案后面的习题对所学进行巩固。杨老师的课环节紧凑,讲练结合,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后闫老师与杨老师进行了交流。
赵梅艳老师认真聆听了刘伟老师(朝阳区学科带头人)的高三复习课《 电阻的测量2》,听他讲述两种测量电阻方法替代法和半偏法的原理及误差分析。接着第二次听取了黎红老师(朝阳区骨干教师)的新授课《曲线运动》,图片、画图和视频加问题引导下得出了曲线运动的特点,速度方向及曲线运动的条件。在与吴老师交流中感觉设想与实际效果有一定差距。接着又听了刘江老师(跨高一和初三两个头)的初三物理课《电生磁》,在这一节课用视频和动画演示了奥斯特电生磁实验,节省时间,方便学习。赵老师认为如果加实物演示实验+电脑屏幕投屏,让学生真正看见接通电流时小磁针的偏转,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深入研究的积极性。
李义培老师今天听了3节课,两节高一、高二新授课,一节高三习题讲评课。谭梦婷老师和刘辉老师的两节新授课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教师充分运用教科书上的“史料阅读”、“历史纵横”等板块内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选用练习册上的习题,注重讲练结合。高三这节课,贾瑞老师注重围绕典型题目,进行知识的串联,突出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学生积极和老师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李义培老师还参加了高一历史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内容是《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先由两位年轻教师分别围绕本节课进行说课,然后由其他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大家集思广益。柳春梅老师提出可以运用时间轴从日本侵华和中国人的反应两个角度进行知识梳理。要注意教学内容不要面面俱到,要选择典型事例,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李义培老师建议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问题和活动设计,突出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第4天 求同存异拓视野
12.7日,晏老师听了高一年级高老师的一节课,主要复习铝及其化合物,老师很年轻课堂上亲和力很强,知识体系建构的完整,联练习量较大,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掌握的不好。下午参加了化学组教研活动,会上孙老师提出如何进一步规范教案设计,首先,认真阅读教材,研读课标,分析教师用书,寻找可用素材,合理分析后再书写教学设计;第二,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有清晰的教学目标,通过一定的方法、策略、活动、素材,理解知识目标,形成能力目标,发展素养目标,要凸显育人导向;第三,教学目标要有可测性,本学期以高一高二教师为主体设计五分钟反馈练习。教学策略如何落到实处,设计驱动性问题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们围绕教学中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如: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状态以及应对措施,如何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跨越,课后作业如何更加有效的落实,如何更好的应对有限时间内课堂深广度与效率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措施和方法。
今天,梁红芹和李慧老师再次走进高三年级张威老师和高二年级王艺燃老师的课,虽然年级不同,但是她们在讲题的模式上完全一致, 区别只是在于高二年级在准备学业水平考试,因此做的是学业水平检测的真题,高三年级以高考题的详细讲解为主。 四天的听课学习马上要告一段落,我们在继续交流的基础上郑重和各位老师表示了感谢!
12月7日上午,闫术月老师听了高一新授课《气象灾害之洪涝与干旱灾害》,执教老师为新毕业老师付佳琦老师。是虽然为新教师,付老师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她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参与度非常高,而且孩子们发散性思维令人惊叹,付老师授课手法老道,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位新教师,闫老师对这节课赞叹有加,课后两位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12月7日,赵梅艳老师听课两节,一节新毕业博士温老师的《传送带》,图片导入新课,与前面老师用的一样的学历案,一节课时间虽进行比较少,但课堂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生对哪部分代表划痕长度的争论使本节走向高潮,更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下交流中,年级组长张老师说,温老师非常谦虚,经常听课,也特别会课堂气氛。第二节是高二吕秩老师的《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用了多个演示实验创设情境,感受法拉第发现电磁定律的不易,思考分析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李义培老师今天上午先倾听了赵美颖老师的一节高三复习课《欧洲思想解放运动》要。课后,围绕高三历史复习,李老师和贾瑞老师、赵美颖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们认为一轮复习还是要夯实基础,要突出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关注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教学中要立足教材,以问题激发学科思维能力。在习题检测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意识,提高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等等。李义培老师还倾听了柳春梅老师的高一新授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柳老师是日坛中学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她的这节课,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置,还是语言艺术都很棒。之后两位老师围绕教材内容的取舍、整合,围绕学业水平层级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写在最后:汇聚智慧要落实
知识因交流而丰富,思想因交流而升华,每天中午我们在日坛中学给准备的会议室里讨论,每天晚上学习归来我们回到宾馆静静地坐在一起进行不同学科的多角度教研,透过各学科的各自优势认真总结高中教学的共同之处和以后落实的措施。
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笔记让我们事半功倍,方便我们及时总结,也便于我们日后查看有迹可循。重复,重复,极致重复,才是学习的本质。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充满期待的开始;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成长的修行;每一次启程,都是在自我否定中不断前行;每一次总结,都将完成质的飞跃。“教学似登山,不在一朝夕。”让我们将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育道路上拾级而上,践行所学所思,共赴更加美好的诗和远方,相信我们一定会以崭新的姿态,在教育的大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教育风采,奉献学生,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