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精神,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实验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的活动,能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
因此,为培养孩子“动手”、“动脑”、创新学习及逻辑思维能力,金凤路小学科学组以科学小实验为载体,开展了科学实验特色活动🥳🎉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与科学同步成长🔍实现每个孩子的小小科学家梦想🕵️🎓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科学实验小课堂🔔,来看看孩子们是怎样“玩转”科学的吧!👀👀👀
《有喜有忧》
科学原理:
纸币经过折叠后,人物的肖像已经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处在三棱锥的两个相邻面上。从二维空间变成了三维空间。当我们从水平方向观看肖像时,会感到沿着纵向压缩了,人脸变瘦了。但若从俯视或者仰视的角度看,棱锥两面的眼睛和嘴将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处于正V形和倒V形折线上。于是便有眉眼高挑、嘴角上翘,类似照相时说“茄子”的效果;反之则出现眉眼耷拉、嘴角下撇,类似吃苦药、遭训斥的表情。
《魔法管》
实验原理:
当塑料罐被向前推时就获得了初始动能。空塑料罐是一个整体,只需克服很小的滚动摩擦力便能向前滚动。
但金属锁和塑料罐之间的连接并非用金属杆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之类的刚性连接,而是用橡皮筋所做的可变形的柔性连接。在塑料罐向前滚动的时候,金属锁由于惯性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橡皮筋发生扭转的微弱力矩不能使金属锁随塑料罐同步转动。橡皮筋在塑料罐的滚动中不断扭转,就会储存越来越多的弹性势能,相反的扭转力矩会越来越大,并对塑料罐的运动起刹车作用,使之越来越慢,直到不再向前滚。此时橡皮筋储存的弹性势能会释放出来,产生反向扭转力矩,转换成塑料罐的动能,使塑料罐沿原路滚回。
许多机械钟表和玩具的动力就来自发条。上发条时,发条产生弹性形变储存能量,随着形状恢复而释放能量驱动机械装置运动。实验中,塑料罐向前滚动使橡皮筋扭紧,相当于“上发条”的过程;橡皮筋复原驱动塑料罐滚回,相当于发条驱动机械的过程。
《瓶中吹气球》
实验原理:
塑料瓶里套进气球以后,瓶子内部空间被气球分成两部分,我们把它们分别叫作“球内空间”和“球外空间”。此时向气球吹气,由于“球外空间”的空气不能被排出,
因此“球内空间”的膨胀必然带来“球外空间”空气的压缩,阻碍“球内空间”增大。
而使用工字钉在瓶底扎出一个小孔后,“球外空间”的空气有了出路,就能把“球内空间”吹得几乎和瓶子一样大。此时在小孔中插上工字钉,就再次阻断了空气的通道。“球内空间”如果收缩变小,就会造成“球外空间”的空气压强变小。因此大气压力使“球内空间”必须保持在吹大的状态。
当工字钉拔出后,空气又能从小孔进入瓶内,此时“球内空间”和“球外空间”受到相等的大气压力,气球就能靠自身的弹性收缩力将注入的一部分水排出来,直到水的重力和气球的收缩力达到平衡。
这个实验中,小孔的启闭和工字钉的插拔是理解整个过程的关键。
科学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科学拓宽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孩子的知识面。科学为孩子奠定一生学习的基础!金凤路小学科学组仍会继续为孩子们带来一次次精彩的小实验,利用充满娱乐性和科学趣味性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