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12月3日上午,漳州新城学校的校领导、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利用周末时光,参观了漳州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并在腾飞馆举办了本期的读书沙龙会。孩子们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女排精神,提前观看了电影《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经历浮沉却始终不缺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
孩子们也认真听取女排场馆内讲解员详细解说,在这里看到了中国女排有过成功登顶的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挫折,但她们始终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打不垮的韧劲,所形成的女排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参观完展厅,我们在腾飞馆开启了本次的读书沙龙活动。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1.咱们孩子在日常是怎么看待输赢的呢?大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给孩子做正向引导?
2.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胜不娇、败不馁”?
汪思宇爸爸表示孩子在学习上肯定是想赢,但至于学习学的好不好是要看平时的积累。又比如平时参加的一些活动、比赛觉得自己能正确面对输赢,尽力最重要。我们在生活中跟孩子像朋友一样沟通,让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磨练承受能力,其实孩子早期的“输赢观”都来源于家长。我觉得今天的女排精神主体读书沙龙活动就是一次非常好的教育,特别是在参观之前颜老师还给孩子们布置了观影《夺冠》深入了解感受了历届女排面对输赢的心态,造就冠军品质。 我觉得首先要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失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聪明地陪玩,不要刻意总让孩子赢,一定要让孩子有机会体验“输”的滋味。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人不可能一直成功而不失败。另外,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情绪不能超越规则,规则面前无特权。当孩子因为“输”而感到失望、郁闷之时,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安慰和鼓励,“一次失败并不能证明什么,只要尽力参与,吸取经验教训,以后就更有成功的把握!”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引导孩子说出胜利及失败的感受,缓解他的不良情绪,让他了解即便失败也不代表自己无能,家长也不会因此不爱他,看不起他。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面对失败。
其次,要教孩子换位思考,有的家长特别是老人家,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能吃亏,凡事都要争第一,最后成为“小霸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输得起”?不妨试着教孩子换位思考,告诉孩子:“要是每次都是你赢,别的小朋友就不愿意再跟你玩了,那怎么办?”“爸爸赢了比赛,你耍赖,爸爸觉得不公平,要是你赢了,爸爸也耍赖,你会怎么想?”
要想孩子输得起,首先就得培养孩子不斤斤计较,拥有豁达的心胸是“输得起”的关键。 还有就是,家长要摆正“输赢观”,注意言行。所有家长对孩子都寄予很高的期望,而且总会急切地希望孩子早日成才。过程中难免会给孩子过度施压,言语上刺激,行动上逼迫,其实都是家长不适当的“输赢观”在作祟。连大人都不可能保证工作一直顺风顺水,家庭一直和睦无争,又怎么去要求孩子一直表现优秀呢?所以,家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输赢观”,再给孩子做出表率。表扬孩子时尽量具体,认可孩子的付出,指出进步和不足之处,积极地帮助孩子正确归因,再寻求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牢记:不打击、不挖苦、不嘲笑,教会孩子平常心对待,培养孩子正面的乐观感,孩子心境乐观,自然也就不会“输不起”。让孩子自然而然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洪晨凯妈妈:读了《怎么让孩子拥有“输赢”的平常心》我觉得孩子在日常的时候都是看中“赢”,都不愿意接受“输”的现实。我们家长不可以一直让着孩子,要让他们对挫折有充分感受和深刻体会。应该增加孩子受挫能力。引导孩子坦然地面对。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学会一步一步去传递输赢这个理念。告诉他们,其实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输赢的结果,而是要看他所经历的过程,一时的胜利并不会成为永远的胜者。比赛也是总是会有输有赢的,虽然我们希望自己是那个总赢的一方,可是没有人在人生里会是常胜的,或许因为运气不好,或许因为实力不足,,参与了就是一种进步,想要赢就要去努力,而不是不劳而获!
陈柏豪妈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觉得,人生贵在自知,只有让孩子清楚的了解自己,明白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成长的更快。必须让孩子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让他知道,每个人生来都有缺点和不足,并且教会孩子要正视这些不足,而不是自动屏蔽。只有深知自身的不足之处,孩子才能改正这些不足,最终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傲气的孩子,他们的思想相对比较狭隘,家长要引导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让孩子的眼界和思想得到提升,这样他们才能看到“人外有人”的局面,看到他人的优秀。既然一味的表扬,只会让孩子滋生骄傲的心态,少一些夸大其词和不恰当的表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不要过分的去表扬孩子,与他们而言,完成这些事情是必然。要把表扬的重心放在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以及他毫不退缩的能力。表扬孩子要抓住重点,针对他的进步给予合适的鼓励即可。为了避免孩子出现骄傲的情绪,家长也要学会“克制”心情。必须要承认,部分骄傲的孩子,他们确实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才会看不起别人,优越感十足。既然如此,那就给孩子增加难度,让他们挑战一些难度较大的事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意识自身能力的不足,促进他产生像别人学习的想法。通过挫折教育,不仅可以“打击”孩子内心的骄傲,同时还能提高他们抗击挫折的能力。当然家长要注意界限,毕竟孩子的承受能力有限,挫折多了,容易让他们失去积极性。
方梓颖爸爸说: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觉得父母不要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只要孩子尽力了,父母就要表扬他。平时言谈时不要把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分出孰优孰劣,不要说“谁不如谁”,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对别人形成对抗心理,而应该让孩子和自己的过去做比较,夸奖孩子取得的新技能和新能力。对于其他孩子,要以经验借鉴的方式促使孩子进步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不论得到还是失去,家长如果都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平和心态,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示范,孩子从中也能学习到这种宠辱不惊的品质。
李铭桀妈妈:1.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学会聪明地陪玩,不要刻意总让孩子赢,一定要让孩子有机会体验“输”的滋味。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人不可能一直成功而不失败。另外,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情绪不能超越规则,规则面前无特权。2.当孩子因为“输”而感到失望、郁闷之时,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安慰和鼓励,“一次失败并不能证明什么,只要尽力参与,吸取经验教训,以后就更有成功的把握!3.引导孩子说出胜利及失败的感受,缓解他的不良情绪,让他了解即便失败也不代表自己无能,家长也不会因此不爱他,看不起他。告诉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面对失败。
陈诗尹妈妈说:通过今天的读书活动,我觉得有的父母在陪孩子玩时常说:“我们来比比谁更快!”“我们来比比谁做得多”这种说法是想通过激发孩子的胜负感,让游戏变更更有趣。但我认为:玩游戏时尽量不要这样,无论输赢,游戏的过程本来就是开心的,父母总在玩游戏时提到输赢,孩子会觉得无论什么时候,赢了才是好的。同样,父母在游戏中胜出后开心地逗输了的孩子,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当我们陪孩子时,如果太执着于分出胜负,孩子输了后可能会哭哭啼啼耍小脾气。父母无条件地输给孩子,这也不好。故意输给孩子,实际上也是在告诉孩子,只有赢才是好的。玩游戏时,我们应该让孩子体会到,比起输赢,享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李佳祥妈妈说:应该如何教会孩子正确的面对输赢了?第一,家长放松心态,不滋养攀比压力。父母应该首先调整心态,不要赢了就大肆表扬,输了就唉声叹气,这样孩子容易走极端,爱钻牛角尖儿。无论输赢,父母都应该给予正向的情绪反馈,赢了提醒孩子再接再厉,输了帮孩子坦然面对。父母要用言行让孩子知道,无论输赢都不会改变父母对他们的爱。第二,过程全力以赴,结果云淡风轻。父母不是告诉孩子一定要赢,而且要教会孩子掌握赢的能力,赛前全力以赴的准备,赛中全力以赴,不留遗憾,至于结果,输赢就不那么重要了。第三,及时引导孩子复盘思考,失败了,要允许孩子表达失落悲伤
张鑫榆妈妈说: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父母不能太在意输赢,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赢了不需要骄傲,输了也没关系。比如,孩子赢了,家长大力称赞奖励;输的时候,家长生气责备。这样反差会让孩子有压力。有时候,我会焦虑会心急口快,拿别人的孩子的长处跟自己孩子做比较,希望孩子进步,但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自卑有挫败感。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给与孩子理解和帮助,多一些爱和鼓励。父母的态度和言行很重要,告诉孩子,别人比自己好的时候,并不代表自己很差,而是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这次不是自己的水平。正如书上讲的:父母的态度一定要“温暖而坚定”: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怀抱和一个坚定的态度,输了就是输了,接受就好,丝毫不影响父母爱你,更不影响父母对你的信任。
郭怡灵妈妈:父母可以在平时的时候,多和孩子玩一些胜负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知道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和孩子的沟通,懂得胜不骄败不馁。也能明白,失败可以让我们成长得更快。孩子总是要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不管是温暖也好,还是残酷也罢,只有他自己能够以平常心待之,用乐观和豁达的态度面对成败得失,才能够真正让自己获得幸福。所以,教会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很重要,尤其是在孩子因为“输”而情绪低落的时候,家长的鼓励和引导,才是帮助他们勇敢面对挫折的力量。
吴卓颖妈妈说:平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让他明白,生活中不会事事处处如意。父母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流露出争强好胜的心理,以身作则教导孩子赢了不沾沾自喜,输了也不要乱发脾气、指责抱怨。父母要避免带着成人功利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输赢,把孩子的“第一”和“最好”看淡,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感受和体验胜利和挫折,不断地丰富自己。
黄瀚锋妈妈认为:“失败乃成功之母”我经常跟孩子说这句话,作为家长我觉得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输赢很重要。不管是游戏,成绩或者生活本来就是有输有赢,有时你赢,有时我赢,这样的才有意思。要平和心态,输赢只是一时的,不用太在意,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中间的过程,只要你努力了,付出了,即使是输了,也不遗憾。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或者身边真实他人的从失败到成功的经历,让孩子知道要想赢,首先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当他们面临困难时,父母常常替代解决,这样他们不可能对挫折有充分感受和深刻体会。应该增加孩子受挫能力。当孩子遇挫时,父母不要马上插手,不妨留给孩子自己面对失利的空间和机会。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动机,常来自于遭遇过的挫折,当他们经验足够丰富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老师寄语✊✊
老师在听取了家长的交流心得后,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班主任颜老师说今天与大家的交流学习,我们知道如何看待竞争中的输赢?首先是引导孩子注重过程,弱化结果。其次是让孩子树立自信,参与其中。但喜欢赢是孩子的天性,这无可厚非。有的时候父母在不经意间给孩子施压,鼓励孩子拿第一,或是不管好与坏都先天花乱坠地海夸一番,这种心理暗示不仅会给孩子压力,还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只有表现得非常优秀才是正常的,一旦失败,便会变得自卑又敏感,得不偿失。凡事太娇惯,会让孩子认不清自己的真正实力;凡事只追求输赢,则会让孩子感到焦虑和自卑。生活本没有输赢,但如果你有了胜负心,那便是输家。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去尝试失败,不敢尝试未知事物。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能给孩子更多的鼓舞和自信,也能指引他们不畏失败继续前行。
数学老师庄老师也同样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输赢练习也十分重要。1、安抚孩子的情绪。孩子面对失败,情绪低落,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一时间帮助他们从这种低迷的情绪中脱离出来,用平和温柔的语气和他沟通,引导他说出自己所害怕恐惧的地方或自己对这种情况的看法。有时也可以把自己的失败经历与他分享,告诉他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情况。2、引导孩子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遇到挫折,不是追究谁的责任,反思和总结更重要。这样,孩子在即将到来或更大的挫折中冷静下来,转换思维,享受克服解决困难所带来的成就感,这对于孩子的抗压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好处。3.让孩子正确对待输赢。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有得有失。对于孩子的“赢”,家长要淡定面对,否则在孩子的心理,“赢”就是一件极其光彩的事情,而“输”则是一败涂地。正确引导孩子,从家长开始,做好示范,做出榜样。
此次读书沙龙,感谢学校领导陈燕妮主任和钟副校长全程参与,并给我们本期读书沙龙会分享了他们的心得,给与我们肯定,引导孩子“不服输”,也教导孩子“输得起的平常心。”
陈茹暄妈妈做了最后总结,结束此次读书沙龙。
今天我们作为父母要怎样让孩子拥有“输赢”的平常心呢?昨天我还在家里跟孩子谈论这个问题,孩子当时问我:妈妈,我平时也有努力,可是成绩总是达不到我自己要求,这样努力有意义吗?我说:所以你现在是感觉很委屈气埒是吗?她说会的,会失落。我当时就跟她讲: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比如说考试考砸了,比赛发挥失常了,当你长大了,竞争和挑战就会发现更多了,比在学校里的事情可能要大百倍千倍,你当然要去努力的赢,但是输了也没关系,输赢是结果但不是目的,你努力的这个过程妈妈觉得才是你最宝贵的体验和经历,妈妈希望你在赢的时候可以保持平常心,不自傲也希望输的时候不畏惧不气埒,这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人。
争强好胜是多数孩子的天性,这种想赢的心里也值得鼓励一下,但是慢慢人生路,没有谁能够一路的赢下去,如果好胜心太强,孩子会害怕被超越,甚至变成一个偏执的人,因此呢,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可能事事都拿第一,回回都得第一,要赢得起也要输的起,如果赢了要学会尊重对手,看到别人的长处,而如果输了呢,也要努力做到最好,让对手尊重你。
说到这呢我想到一则小故事跟大家分享,美国的前总统埃森豪威尔年轻时和家人玩牌,连续几次他都拿到了非常糟糕的牌,情绪啊特别不好,他的母亲见状说了一段让他刻苦铭心的话,他的母亲说: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是什么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而你要做到的就是尽你的全力,求得最好的结果。成功的面前有人会骄傲自满,也有人会再接再厉,失败面前,有人会一蹶不振,也有人会勇往直前,不同的态度也决定了未来不同的人生高度。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胜利和失败,但是如何让他们拥有平常心去面对输赢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输赢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和细心。但只有从小就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输赢,孩子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乐观地看待成功与失败,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变得更加强大,这样的孩子必将生活得格外从容。孩子这种输不起的行为,普遍存在于自尊心较强的孩子中,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出现了错误导致的。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既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要让孩子学会耐心。接纳孩子的情绪,体会孩子的感受。
第二、让孩子明白“享受过程”比“赢得胜利”更重要。
第三、父母要降低对孩子的结果要求。
第四、 接纳孩子情绪。孩子输了,哭或耍赖,要允许孩子哭泣,甚至发脾气,此时你只要静静地陪着他就好,用表示理解的态度,默默地关注他、拥抱他。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优缺点,尤其是优点,然后鼓励孩子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既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又激发了孩子的潜能。
拿破仑说过: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仆屡起。渴望赢,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而坦然地面对输,则是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才会形成的。让孩子拥有输赢的平常心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只有在平常心的指导下,孩子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胜利和失败,并从中成长。
此次读书沙龙活动,各位家长畅所欲言,分享了各自的育儿心得,孩子们也玩得不亦乐乎。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容,爸爸妈妈们也发自内心的高兴。
活动的最后,我们在一场亲子游戏中,结束了此次的读书沙龙。祝福我们的孩子们学习女排精神“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