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学习让我对社会化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有了更深度的思考。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多的启发,希望今后自己可以从教学的宽度和深度有更多的进步。
王江老师分享:“质疑深化”实践手册,他聊到要引导学生的认知由模糊到清晰,例如大家可以看到第一个问题,几倍和几的关系是什么?几倍和几倍的关系是什么?那么通常孩子们通过15分钟的讨论,他的这种感觉应该还是比较模糊的,如果你想要真正实现,刚才我们谈到的要非常清晰的认知,。其实可以做以下这几件事情,第一要基于这学生的真实提问,第二点要注意是提供支架,在这里面我要讲的是提供支架,而不是说直接告知。然后是二次讨论,和理清概念。我们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吗?或者说学生的学习真实的发生了吗?人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生物,教学工作只是传授学科知识吗? 我们是不是忽略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呢?既然学生是完整的人我们的教学工作就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真实的发生,只有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才会记忆深刻融会贯通,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王江老师认为,要引导孩子思维“由肤浅到深刻,王江老师根据张齐化老师的植树问题一课分析到:在植树问题当中,是让孩子们去背口诀,还是真正的从深深刻的层面进一步让学生去理解,你去抓住问题的关键,原来这个一段对这一棵一段对这一棵,4段,那就意味着有4棵。再加上能够看到板书,你看孤独的一最后把它加回来是5颗,张老师还在课堂上加了情感,孤独的一,使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最后一棵是怎么加上的。不仅仅教会了孩子这个结论,也要把背后一一对应的道理植入孩子心中。总结为要及时抓住关键,及追问,由表及里,感悟思想。
王江老师提到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的两年恐怕也就忘在一干二净了,但是数学的思想,数学的这种精神,包括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着力点也许会长留心中,而且好像说是会时时刻刻发生作用。张老师设计的课堂是基于问题设计的,基于孩子的问题,从众多问题中挑选有意义的,符合本科教学目标的,基于学生真实问题,然后在他整体的视角之下清楚的告诉告诉孩子们好不好?而且是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是为未来这个认识除法来做准备的,从孩子出发,引领孩子的知识结构从零散到系统。
接下来是基于核心问题的初始板书,王江老师出示张老师课堂教学片段,其中的三角板书其实是学生的一个真实提问,这个孩子他感受到了百分数好像跟除法分数比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加上百分数到底该放在哪里?到底应该放在哪里?张老师就把这样的一个学生真实提问请到了黑板上。通过观看片段得知,孩子们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生1:因为百分数我们刚才看到的,他们都是把它化成分母100的,百分数其实本质上是属于分数的,所以我觉得分在我旁边比较合适。生2:我觉得之所以一个分数之间不太合适,是因为分数也可以表示一个数。百分数它好像无法表示一个数字,因为百分数它不如加单位,而且也没有遇到过百分数加单位的,因为百分数它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正好跟这个比是一样的,表示也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在张老师引导下,孩子能更加清晰的深刻的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与比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王江老师结合具体的案例,从质疑深化等环节和我们做了分享,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做?板书怎么双重构建,以及课堂上怎么追问跟进做了实践性解读,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新的想象力。在张老师的课堂上他在真正的不断的在寻找联系,不断的在完善孩子们的认知系统。张老师希望能够带动孩子的能够从零散走到系统,他提到我们的课堂是上不完的,不妨设置问题漂流,问题、漂流问题、手账问题,就是把孩子们一些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继续把它流动下去,运转起来思考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今天的学习,不断反思自己,对于如何组建课堂?自己没有一桶水怎么给学生一碗水,张老师让我深刻的看到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对于教学深度还要有更深刻的观察和思考,立足当下,提高行动力,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一直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