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涯,“研”不尽

Me
创建于2023-12-03
阅读 28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舟东学校 王洪波教研活动小记

“认识时间”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难点突破,集体备课

时间模块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认识分,读出几分,并认识时与分的关系;第二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二层次是时间模块的重难点,着重在于时针的位置,这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层次。于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将理论结合实践继续深入研究,进行了主题式备课。

置身课堂,实践教学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基于学生对时钟和整时的认识,数学教研组进行了集体备课,随后由王洪波老师进行试教,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研究时间模块。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所以谈老师采用“谜语导入法”,设置谜语让同学们猜“钟表”,进而引出认识时间课题。

直观演示,自主探究

 在学习新知环节,通过动态演示,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等方式体验1小时、1分钟的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1小时和1分钟的时间观念。

动手实践,巩固知新

上课前,请同学们制作了漂亮的钟表,既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对钟面的认识。在课程的第三阶段,设置师生拨钟表的环节,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来完成,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试一试中完成对时间的巩固与知新。

及时反思,拓展延伸

在多次试教和前测中,组内老师发现,孩子们对于分针的时间位置可以知道的比较清楚,但是对于时针的位置在画的时候还是比较模糊,所以讨论后决定在时针的知识点上做一个拓展和延伸,初步带入“估计”的感受,设置三个整时、半时、和超过半时的钟面,通过观察时针的位置,渗透“估计”思想,同时加深学生对时针位置的理解。

实践总结,启发思考

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经验,所以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课堂教学,教师都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并且让学生充分观察,自主发现时针的位置变化,进而突破教学难点,也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03

校本教研,纵向发掘

时间模块的学习,贯穿低段小学数学阶段,每一阶段应该如何承上启下来教学呢?课后,备课组的老师们又从教材出发,对1~3年级时间模块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整合与深入剖析,组内教师胡沛璇老师也从教材安排,教学要求,寻找教材中的生长点和延伸点这三部分出发,对时间这一模块的生长点和延伸点,提出了自己的小思考。
 如《认识钟表》这一课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孩子认识钟面构成,认读整时,并且渗透接近整时的内容。在这节课中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最基本的时间知识,并且为后续系统地进行时间方面内容学习做准备。
而这节课的延伸点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24时计时法,通过提问:“同样是9时,为什么小明做的事却不一样?”引导孩子发现一天有2个9时,初步感受24时计时法。
时间、长度、重量、容量、角度、面积、体积是小学数学课程中涉及到的七个常见的量,虽然“常见的量”在整个小学数学课程中并不突出,但其实有“数”的地方往往就有“量”存在,所以时间概念在数学课程中还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通过本次课程的横向思考和纵向研究,结合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备课组内的老师们都受益匪浅,思维丰富拓展。孩子们也从一开始掌握不准时针的位置,到后来能基本找准时针的位置,能通过时针位置大致估计出时间。
阅读 2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