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1821475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意气风发再迈步
凝心聚力向未来

创建于2023-12-03 阅读1539

孝义市高中教师专业提升高级研修班第五天培训简报

参加访学一武汉四中


校园观摩

走班选课专题分享

专题讲座《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教学实践探索》

任学华老师开课介绍专家

主讲人:孔凡祥,中学正高级教师,湖北省数学特级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导师、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数学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武汉市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洪山区区管专家首届“名师”。参与编写鄂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出版数学专著,主编参编十多部教学用书,发表获奖论文 40 余篇,辅导学生竞赛获全国一、二、三等奖50余人,现任武汉市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研主任。

宋巧林做结课发言

  非常欣赏孔主任最后说的那句话,研修就是一场修炼、一次保养。孔主任的讲座,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教育情怀,他的研究精神,他幽默风趣的讲座风格。他以命题人的身份,教材编者的身份,从高考综合改革的视角为我们传经送宝:从背景到内容再到实践,从时代潮流到湖北经验再到山西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下功夫;从命题原则到命题趋势再到命题特点;从真题研究到学科教研;从宏观政策到微观等级赋分、志愿填报。这些内容大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特别精彩,值得回味。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孔主任。

学员笔记

学员心得体会

                 大道至简,道不远人 

                                一一王晓芳

       感谢我们教科局领导的英明决策,感谢学校的信任,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武汉号称九省通衢思想激荡博学兼容名师荟萃勇立潮头。近几年教育的卓越表现赢得了教育界乃至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能够来到这座跨越式发展的城市学习倍感荣幸。上午参观了武汉四中为武汉同仁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敬业精神所折服。下午孔凡祥老师的讲解高屋建瓴而不失风趣幽默,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和思维,我印象最深的有几点1、必须改进教学,指导学生体会知识的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的联系,指导学生架设从知识到解决问题的通道。。2新高考不考死记硬背了,我们考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传统的教学思想甚至我们认为已经更新了的教学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如何成为研究型、学习型和拓展型教师?我们要准确把握新高考改革的实质和总体要求,要不断地学习。3特别是对考试试题命题方向的指引,对命题中出现的跨学科试题的设计和教学的启示和探究,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每一次出发都是最美的开始,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自我完善的修行,每一次奔跑都是为了凝聚最好的教育力量。大道至简,道不远人。愿每一次遇见都能见证更好的你我。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实践探索

                                   一一马庆庆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收益匪浅。首先,我们应该把握新课标,高考政策解读要明晰,吃透新教材。我们在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并不能像过去那样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情境、问题和案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其次,自觉转变教师角色,大力推进新教学方式。新课改势在必行,教师应该做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践行者。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后,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

                                          

                人生就像一粒种子

                   要做一粒好种子

                                 一一  冯海林

        今天有幸参观了共和国勋章袁隆平院士的中学母校武汉四中—博学中学,它是一所勤朴博学的百年名校。

      这是一所有历史的学校。一所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年老校。武汉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899年,是武汉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从博学书院、私立汉口博学中学到武汉市第四中学,学校从晚清中西文化的激荡交汇和辛亥武昌首义的隆隆炮声中一路走来,经历了民族战争的浴血洗礼,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胜利走向辉煌。

       这是一所有文化底蕴的学校。“百年博学,人文四中”,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以“勤朴博学”作为校训。在博学精神的引领下,武汉四中人以爱国情怀、世界眼光、科学殿堂、人文之壤铸就国之栋梁。

      这是一所有创新精神的学校。学校以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和多元化培养途径,推进特色课程建设。近年来,学校开设了近二十余门校本课程,开展了包括足球、篮球、文学、书法在内的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选课走班的改革

       历经2021年的6种组合的摸索,2022届的4种组合的整合,2023届的4种组合的完善,形成了科学合理的选班模式,走在了高考改革创新的先进行列,引领创新潮流。

      人生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老的人生信条,也是新时代教师的职业信仰。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好种子

                                  一一赵钦帆

       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袁隆平老先生的母校武汉四中,教务主任为我们做了《如何应对新高考变革》的讲座。下午孔凡祥老师做了巜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教学实践探索》的讲座。两位老师的讲座有高度有深度有内容,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

       要实现2035年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学必须要严格依照课标进行,摒弃传统的机械记忆和题海战术模式,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培养。课堂要真正解决问题,设置真实情境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为学生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力量,成长为一粒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好种子。

传承中华文化,坚持立德树人

                              一一 乔黎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上午我们孝义教育同仁一行满怀期待慕名来到百年老校——博学中学(武汉四中)参访学习,先是参观了校史馆,感受感知博学中学悠久的历史,过往的辉煌,紧接着聆听教务处主任详谈办学特色:

       百年博学,人文四中以爱国眼光,科学殿堂,人文之壤培养国之栋梁,学校从晚清中西文化的激荡交汇和辛亥武昌首义的隆隆炮声中一路走来,经历了民族战争的浴血洗礼,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胜利走向辉煌的峥嵘岁月

       袁老的种子精神,创造出低进高出,高进精出的佳绩,名师汇聚共育英才精进优出,个性化教学模式和多元化培养途径,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创客教育开设心理与职业生涯课,博学文化为引领,资源,国学文化课程校园化,国学学科,百年文化校史熏陶,兴趣特色课程,德育活动课程,唱红歌,颂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坚持立德树人,举办校友大讲堂,星期四并设两节课进行社团活动,创客空间研究性学习,注重对创新型人才服务,回归教材回归主干知识,新时代新使命,主动勇挑时代新重担,袁老的种子精神继续发扬光大,我辈教育人深受鼓舞启发,应砥砺前行,与时俱进,以此为创新驱动,奋斗抒写属于我们的新篇章。

             积极改革   助力发展 

                                  一一任学华

       今天是培训的第五天。上午,我们走进百年名校—武汉四中,原武汉私立博学中学,也是走出“一张课桌两士”的名校—袁隆平和林华宝。学校以“勤朴博学”作为校训,在博学精神的指导下,培养了一代代一批批大家、名家、名人                                     在当今“三新”背景下,学校积极改革、不断创新,在摸索中成长,也取得显著成效,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而在之后的专题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试题特点之增强命题的育人功能”,具体分为四点: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题深度,强化价值引领;生动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增强“四个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大体美劳教育融入力度,助力全面发展,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起到重要的启示与指导作用。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一一李连瑞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武汉四中,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走进校园,目之所及,是宽广开阔的博学广场、高大粗壮的梧桐、气势非凡的教学楼、绿草如茵的运动场、古韵悠悠的教堂和钟楼……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从博学书院,到私立汉口博学中学,再到武汉四中,百年奋进,拼搏与辉煌,深深镌刻在博学园中,正是几代人坚定的信念和对工作的热爱,让四中穿越百年而不衰,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良好的环境,优越的条件,是莘莘学子茁壮成长的基础。“百年惟勤朴,家国两相依。”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沉的家国情怀,“勤朴博学”的校训精神,造就了学生优秀的品格,这和我们教育倡导的立德树人总目标和学生应有的家国情怀是一致的。

        面对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我们要聚焦教学实际,精准施教,由以岗定考到考教衔接,教学要回归教材,回归主干,立足于课堂,创新教研方式。高考政策解读要明晰。办学和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立德树人,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要积极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和多元化培养途径,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助力学校特色化发展,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

                             一一  杨亮亮

       今天上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观了百年名校---武汉四中。学校从晚清中西文化的激荡交汇和辛亥武昌首义的隆隆炮声中一路走来,经历了民族战争的浴血洗礼,更伴随新中国70余载由徘徊走向辉煌的峥嵘岁月,由博学书院,到私立汉口博学中学,再到武汉四中,三个世纪的跨越,多少风云激荡,多少风雨兼程,“勤朴博学”的校训精神已经成为武汉四中人的精神脊梁。该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一群“著名校友”,留下了“一张课桌两院士”的佳话,让人倍感震撼。

        下午聆听了孔凡祥教授的讲座《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教学实践探索》,受益匪浅。首先介绍了全国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与进程,指出改革总体目标: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之后介绍了湖北省的高考综合改革,提出新高考是挑战,更是机遇。差别化、个性化、定制化教育时代已经到来。最后围绕四大机遇与挑战重点介绍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学实践探索。深刻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任务,理论学习永无止境。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是今后教学的方向。

                 心得体会

                            一一 宋巧林

      上午参观了原博学中学今武汉四中的校史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文化积淀的魅力及以文化人的力量。学校以“勤朴博学”为校训,为国家培养了很多尖端人才,如同一张课桌的林华宝和袁隆平两位院士。博学精神也引领着一批又一批学子不断奋进博学。近年来,武汉四中以并不占优势的生源,实现了“十年六清北”的梦想,连续多年高考文理科上重点线,创造了“低进高出,高进精出”的佳绩。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张明胜主任谈如何应对新高考:

一、高考政策解读要明析。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新修订的高中课标有两大突破、三大变化:

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学科大概念+大观念(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课程评价)

三、“三新”背景下的探索

1、开设《心理与生涯》课程、专题讲座;选课决选选课指引的展示分享;

2、博学课程助推成长。学校积极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和多元化培养途径,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德育活动类、博学文化类、兴趣特色类课程、科技创新类课程、心理及生涯规划类课程,形成课程体系,特别是校本选修课的落地,既符合校情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3、校本资源库成就智慧教育。抓住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在武汉四中的举行,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最终成就智慧校园。

4、科学备考。一测二补三强化的具体化措施值得学习借鉴。

      下午孔凡祥老师的讲座《新高考背累下的高中教学实践探索》体现了他浓厚的教育情怀和幽默风趣的讲座风格,他强调了方向的重要性:在研究新高考上找方向;在理解新高考命题的原则上找方向,从细微之处,讲等级赋分、志愿填报,这些内容值得一听。

策划:孝义市教育科技局

制作:第七组全体学员

审核:孝义中学  冯海林

阅读 15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