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展风采  异构促提升
——石狮市高一化学秋季教研活动

丽华
创建于2023-12-03
阅读 19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进一步提升石狮市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研讨水平,2023年11月30日上午,在石狮市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蔡桂锋老师的指导下,高一化学教研活动在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五楼录播室如期举行。

  首先,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陈凱玲老师和石狮市永宁中学王晓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的同课异构公开教学活动。

  第二,评课研讨阶段。先是由两位开课老师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的体会与课后反思进行分享。

  接着,由高一化学32位教师组成的四个方阵,分别从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对本节课进行二级研讨,各方阵老师经过内部交流讨论后选派代表总结发言进行三级研讨,最后由石狮市化学特约教研员肖丽华老师汇总形成书面的评课记录进行分享。

        第一方阵由石狮市石光中学、石狮三中8位教师组成,研讨主题:学生学习维度(发言代表:石狮三中  柯雅云老师)

  1. 准备环节:两位教师都有准备导学案,学生有提前预习课本和学案。结合课堂表现,学生的准备(预习)效果都比较好。

        2. 倾听环节:大多数学生能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认真倾听老师的内容,当然这得力于两位老师对问题和实验探究的引导,教学上精心设计,问题层层深入。学生有倾听同学的发言,积极回应老师的问题,同时也有适当记录相关内容。

        3. 互动环节:互动环节包括小组讨论、学生实验探究活动和师生互评。两位老师在点评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也有积极配合老师,同时回答问题准确。在陈老师这边,同学之间也有进行的生生互评环节,关系十分融洽,体现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在提问环节中,陈老师作为科任老师,比较热悉学生、课堂提问较多,尽可能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理念;王老师也有提问,但比较不熟悉学生,所以提问主要集中在集体提问,课堂氛围也很活跃。

        4. 自主环节:两位都有从类别和化合价两方面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提供卡片资料和借助书本上的内容让学生自主阅读;根据价类二维图和视频资料,预测二氧化硫性质,引导学生以阅读、思考和记笔记等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序地完成自主学习。同时,陈老师对给学困生也提供了比较好的展示方式,在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后,有及时更正并有鼓励同学。在两位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比较理想。

        5. 达成环节:在课堂最后,两位教师都有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学生能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发表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陈老师的课堂还设计首尾呼应,利用数据解决真实问题;而王老师也利用了比色卡,利用简易装置解决二氧化硫是否超标的问题,拓展学生视野,实现知识升华。本节课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完成了硫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学习,结合实验探究活动和价类二维图,形成了探究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二方阵由石狮一中、石狮蚶江中学7位教师组成,研讨主题:教师教学维度(发言代表:石狮一中  王迪老师)

  在无机化合物的学习中,物质的转化是一个大概念,其中的二氧化硫的性质表征的是物质间的转化,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便是核心概念。第二方阵从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切入,评价两位老师对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教学。   

        首先从教学环节看,陈老师先创设了贴近生活的酿葡萄酒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并从中挖掘生长点,将葡萄酒酿制的素材贯穿整节课,使情境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深刻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可以真实感受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化学的素养。然后将素材拓展开来,用酿酒、闻酒、观酒、测酒四个小环节贯穿课堂。其中酿酒的部分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引出二氧化硫的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用时15分钟。闻酒用时14分钟,从物质的价态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及氧化性。观酒部分用时七分钟,探究二氧化硫的特性,从生活线、实验线和特征线三线并列推进,形成元素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视角和认知模型。并且在任务六去夯实认知模型,提高学生利用模型解决复杂陌生问题的能力。王老师将本节课分成了五个环节,环节一用生活情境去引入,激发学习兴趣,用时4分钟,环节二用时11分钟,探究二氧化硫的酸性、还原性、氧化性做了精心设计的创新实验。环节三用时3分钟分析二氧化硫的保鲜原理,其作用在于承上启、过渡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中。环节四用时8分钟,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环节五通过引导学生用目标量转化为检测量的思维来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王老师的环节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从实验层面深入到思维的层面。

        两位老师都用真实情境创设实验探究,重在突出证据推理核心素养,将教材中实验设置: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改为通过价类别、价态及资料进行猜想与假设后,进行证据探寻类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基于价类转化及氧化还原核心概念,自主的建构元素化合物的认知模型。并且两位老师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高水平学习,从而培养高阶思维。而且两位老师的教学环节都显性化的呈现了认识事物的三个视角类别、价态特性,有利于学生整体、系统、结构化的认识事物,同时都运用了大量的生活素材,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核心素。通过以上方法,两位老师均创造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的课堂生态环境,这离不开其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可谓是匠心独运。

        在呈示方面,陈老师的板书优美并且将价类二维图调整成三维,添加了物质的特殊性质。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王老师更注重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呈现。

        在对话方面,陈老师的提问次数更多,并且陈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追问,并且在学生只答出二氧化硫有酸性氧化物通性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其思维外显从酸性氧化物引导到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讲解中。同时还注重鼓励性评价,尤其是在学生写错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产物时候,为避免学生难堪,陈老师对学生写正确的部分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且示范正确的答案。王老师的课堂提问由对酸性氧化物通性提问,一直到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提问,这部分提问内容层层递进。

        在指导方面,陈老师培养了学生对面对大量资料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机智方面,两位老师优雅的教态,祥和的表情,妙趣的语言,自然生成,没有半点造作,效果良好。

        第三方阵由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永宁中学、中英文实验学校10位教师组成,研讨主题:课程性质维度(发言代表: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  黄一文老师)

  两位老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通过充分挖掘素材,重构学习单元,教学设计围绕情境线、知识线、活动线、素养线、评价线等“五线”展开,陈凱玲老师以二氧化硫在“酿酒、闻酒、观酒、测酒”的应用为情境进行主题教学,王晓立老师围绕葡萄的保鲜中的应用展开实验探究教学。两位老师都能用“类—价—用”三位一体化学观念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采用类比、对比教学,问题导学,任务驱动,从二氧化硫的定性应用到定量分析,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促进知识的结构化、认知思路的结构化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体现了化学的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知识本质价值,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生根落地。课程预设和生成的资源丰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互动性强,教师能根据学生反馈及时引导和鼓励评价。建议多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及时评价,注意收集课堂生成的新问题,让学生讨论评价,收获意外惊喜,培养学生高级思维。

        第四方阵由石狮八中、华侨中学7位教师组成,研讨主题:课堂文化维度(发言代表:华侨中学  上官穆城老师)

  一、任务型驱动:两位老师都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课堂氛围: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采用了全班答和单独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得到正面的反馈和指导。此外,还安排了学生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创新与兴趣:杨凯玲老师创新性使用了点滴瓶和王晓立老师的葡萄保鲜垫,都是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的成果。王晓立老师从生活细微之处入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亮点不仅克服了学生实验对用量把握的不准确性,同时操作简便、可迁移性强。

        四、引导与巡视:在上课和实验过程中,两位老师都会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和巡视,确保他们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同时,还会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与收获:杨凯玲老师的任务性驱动教学,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晓立老师的大单元大概念教学,以知识点入手串联起整个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跳出思维惯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综合素质。最后,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收获成长。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为了把石狮化学的教研之路走实、走宽、走远,我市化学教师将继续精研教学,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让教研之花尽情绽放。

附:

阅读 19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