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为笔 汗水作墨 绘就平凡岗位非凡底色

wind―flower
创建于2023-12-03
阅读 364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桃李满枝,春风化雨

砥砺深耕,履践致远

让我们一同走进乡村优秀教师刘祝友

去听听他的故事



优秀教师简介

       刘祝友,男,生于1965年3月,1982年7月毕业于隆昌师范学校,同年8月参加工作,带着青春的激情和梦想走上了讲台,开启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之旅。现在是隆昌市龙市镇迎祥初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荣获内江市人民政府“优秀班主任”;多次荣获隆昌市人民政府、市教育局“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德育工作者”、“践行十爱师德标兵”、“四有最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教42年,刘老师长期以校为家、以教为乐,一直勇担重担,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钻研业务。所写的教案、课件和班级管理方案被多位教师借鉴。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所担任学科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2006年学校开展领导和教师听随堂课的活动。林昌全校长多次听课后在教师大会上表彰他:“刘老师的课,堂堂都是优质课”。2018年4月刘老师因为生病心脏做了搭支架的手术。出院后任然坚持语文教学,坚持手写教案。他说:“自己亲手写的教案,上课时才更有激情”。

爱生如子,春风化雨

  在班主任工作中,他爱生如子,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他常常为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他常常为“加夜班”的初三学生送去一盒盒牛奶和关心,他常常在炎炎夏日里为学生们熬一锅清热解暑的草药汤。他常常护送生病的学生到医院就医......

      他发现96届1班张标健蒸饭的饭盅里常常只有半盅红薯,于是在自己家中打牙祭时,不忘盛上一碗饭菜,悄悄端到教室里给他吃。05届6班的袁亨红,父母离异、孤苦无依,随时都有辍学的可能。在征得她妈妈同意的情况下,刘老师让该生长期住在自己家中,和自己的女儿为伴,一直到初中毕业。三年中从没有要求家长给过生活费。直到现在,袁亨红仍对刘老师夫妇以“爸爸”、“妈妈”相称。有一天,班上的女生谢某某在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被社会青年挟持了。刘老师得知情况后,立即和学校主任陈朝安一起乘车追赶,一边追一边报警。终于在堰塘湾附近的小路上追上了学生谢某某。刘老师不顾危险,上前将学生解救了回来,并把她安全送回了家。14届1班的廖世文、周俊波都是因为沉迷网络、成绩不好,表现差被其它学校要求转学的学生。他们来到迎祥中学后,在刘老师的赏识、关心和严格要求下,变化很大,连家长都难以置信。后来他们成为了全年级的尖子生、优秀学生干部。中考时廖世文考入了隆昌一中的“基地班”,周俊波考入了隆昌一中“素质班”。高考时他们都考上了重点大学。他们曾在微信中写到:“我曾经是渣子中的渣子,没有刘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17届1班的卿超,平时成绩不够理想,春招时非常想到隆昌城关职中学习。可是家里穷,没钱交学费。刘老师知道他的心愿后,毫不犹疑地给他交了500元入学费,圆了他的读书梦。卿超毕业参加工作后,成为了这届学生中第一个回校感恩老师、感恩学校的人。刘老师所教班级中,有许多学生亲切称他为“刘爸爸”、“刘姥姥”。刘老师还善于赏识学生、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他让学生们在信任的眼光中昂起了头,在声声激励中焕发出生命的潜能,扬起了理想的风帆。他说:“任何时候都要给予学生以希望。”“学生的问题,是我的工作;学生的进步要和家长分享。”通过他的辛勤耕耘,所教班级大都评为了“班风正、学风浓”的优秀班集体,期中有七个班级还被评为了“内江市优秀班集体”。

潜心科研,履践致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刘老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2014年在隆昌市初三片区教研活动中上复习研讨课获得好评。在内江市教育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初中探究式教学研究》、《农村初中阅读强生的实践研究》和《聚焦阅读强生,提升文化自信的实践研究》中担任主研工作,在开题会和结题会上提供现场研究课。所写论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要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省三等奖。德育论文《学生需要赞赏》在内江市德育论文交流中获得一等奖。散文《园丁赞歌》在隆昌县教育局、县工会组织的诗歌、散文创作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并编入《园丁颂》中。与朱胜利老师合作的征文《奇怪的工人》在内江市教育局“爱与奉献”征文中获得一等奖,发表在《内江晚报》上,编入《师魂》书中。论文《浅谈语文课堂笔记的有效性》在《学习周报》上发表。论文《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语文周报》上发表。

桃李不言,接力奉献

   在刘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女儿也成为了一名扎根于乡村教育的工作者。从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爱岗敬业,关心学生,像刘老师一样,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学生是她工作的原动力,而"爱"就是她愿意和能够付出的全部。她所带班的学生,多人被隆昌一中录取。她刻苦钻研,教学上精益求精,不断突破自我。多次获得镇“优秀教师”,县“优秀教育工作者”。

      不仅如此,作为党员的她,多次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宣讲,向更多的人传递教育的温度。



      他既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动人心弦的豪言壮语,他是平凡中的平凡。沥尽心血,教书育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历经沧桑初心不改,此生独爱孺子。这就是刘老师的写照,也是千百万普通教师的缩影。教育兴,则乡村兴、民族兴。看到桃李遍天下,让我们为所有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力量的老师们再说一声:“老师,您好!”“老师,您辛苦了”!

阅读 36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