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研讨与提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研究,夯实杏花岭区“日清周结”课改工程之“354”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向纵深发展,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2月6日上午,杏花岭区教育局各学科教研员莅临太原平民中学,进行了下校调研活动。
在我校教学干部、备课组长等陪同下,各学科教研员深入课堂,分别听取了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10门学科19位教师的课堂教学。
各学科教研员用心记录听课笔记,关注每一个教学环节,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通过课堂上的教学细节,准确把握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我校“354”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单元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问诊把脉。
课堂展示 落实素养
她们按各学科进入相应班级,分别听取了上午第一、二节课,从教师教学设计安排、课堂教学展开实情、学生听课学习等多方面进行了调研实操。
智慧引领 明晰方向
随后,各学科教研员参与相应教研活动,针对每节课堂的优缺点悉数道来:
语文学科教研员李丽娟老师谈到张洋老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她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参与度较高,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同时,李老师也提到:课堂中要及时引导学生使用课本批注,注重书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等。
李老师评价宋寒雪老师讲的《猫》课程形式很活泼,根据学生学情对于课文内容梳理到位,情景设置任务新颖,对于学生的引导点评能力较强。针对于课程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整体课程设置应避免碎片化,理清各个模块的联系,对于学生问题的引导要推己及人,由浅入深等。
数学学科教研员王艳琴老师首先肯定了朱美珍和蔺慧两位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课堂整体效果较好。对于《平行线的性质》这节课,王老师建议朱老师需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全员参与,可以适当省略板书,利用展台,节省时间,有意识地深度研究教材,挖掘内容深度。
针对蔺老师《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这节课,王老师也提出具体建议:课堂引入可以结合实际、生动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画图示例环节可以根据总结的内容逐步呈现,有效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分析题目可以利用表格的方式进行。
英语学科教研员樊欣老师针对郭延宏老师讲授的《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SectionB 3a-3c》写作课,指出这节课课型明确,目标意识强,在写作前强化结构性分析,为写作搭建了脚手架,实现了以读促写,同时日清周结任务单的使用促进了学生句型、句式的有效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写作后的评价,应对照评价表细致分析,给出学生具体可行的量化评价,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听完刘杨老师的《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Section A 1a-1c 》听说课,樊老师首先肯定了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强,孩子们能在真实对话情景中学会使用目标语言,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建议多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并整合教材,把情感态度提前在情境中渗入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物理学科教研员杨辉霞老师赞赏了凌振扬老师幽默讨论式的风格,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提出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中得出规律的重要方法,要传递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尽可能避免“大致、可能、约”这样的词汇。
针对吕怀宇老师的《光现象复习课》单元复习课,杨老师提出要构建大单元整体的知识网络,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学生自主学习、分组研讨、小组展示等,注重落实,课堂高效提质。
生物学科教研员武秀芬老师针对王伟老师讲解的《病毒》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谈到王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丰富,利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重难点突破有效,从病毒的发现、大小、种类、结构、生殖方式及与人类的关系步步引入,层层递进。建议学生活动方式单一可以改善,思维导图可调整位置放在小结处。
齐利利老师讲解的是《植物的生长》,武老师点评教学过程的设计环环相扣,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课件设计重点突出,环节完整,能及时归纳。问题设计巧妙合理使学生思路连贯起来,使课堂更具推理性。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复习导入光是知识的回顾,不能吸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上台板书时,应跟学生交代清楚书写要求等。
历史学科教研员杨晋文老师针对孙云凯的《三国鼎立》提出了一针见血的见解,她首先从整体上肯定了课堂知识点梳理细致,材料选择分析准确,授课语言生动形象。但在引导的过程当中难免操之过急,没有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
针对阴宇婷老师的《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杨老师认为她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讲解到位,过程张弛有度,各环节过渡自然、联系紧密。同时指出建议:在家国情怀层面需要着重培养,升华抗日将领事迹所蕴含的抗战精神等。
备课组组长史晓丽老师指出:崔菲菲老师《天气和气候》这节课教学目标呈现形式有特色,整体课堂活泼生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良好,充分体现出地理学习与学生生活的密切关系。
史老师谈到:石继伟老师《中国的农业——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这节课课堂思路清晰,风格沉稳。关于“因地制宜”概念解释清晰,尤其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端牢中国饭碗”科技兴农的视频充分体现出响应国家政策的农业发展方向。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吕秀华老师认为高秦印老师所讲的《“从‘浙’里看中国发展”》课程,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合理、科学、有效,知识归纳较完整,课堂容量较大。同时提出针对性建议:应更“解放”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问题和材料的设置上需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以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吕老师评价张丽娟的《推动和平与发展》这节课整体有深度、有感染力,通过贴切的视频和环环相扣的问题,学生勤思考善动脑,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很好地践行了核心素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得到了升华;课程设计落实“354”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有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同时建议语速可以适当放慢,教学方式可以更加丰富多元。
化学学科教研员智晓莉老师评价赵振寰老师的课实验的效果很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又能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有代入感,学生讨论交流卓有成效,而且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引入太长,要适当压缩,且要注意语言的精准性。
智老师点评郑慧老师的课有大单元整体设计的意识,知识梳理细致、全面,把有关二氧化碳的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学生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板书设计有特色,注重学生落实环节。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李胜波老师以立定跳远为主题,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教师讲练结合训练强度适中,把学生的中考体测项目的练习层层递进融入课堂中。
教研组长谷利芳老师评价指出整节课跪跳起时,在学生展示环节教师考虑比较细致,面向男生女生,分别做出示范,让学生明确目标及落实方向。同时建议课堂应适时关注见习生的身体情况。
经验交流 共研成长
议课后,各学科教研员查阅了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和教研活动记录资料。接着,在一楼教研活动室向学校领导集中反馈了今天的调研结果。
大多数教师们能围绕“354”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大单元认真研读教材、准确分析学情、巧妙构建教学流程,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同时针对教学设计,提出宝贵建议:单元首页、课时首尾页、流程页的内容要完整;首页目标要将三维目标和还核心素养目标有机融合;对教材使用一栏的填写不仅要体现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还要体现出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及一些创新性的设计;补充一栏要写出设计意图或者预设反思或者小资源的补充等。
教而有研则深,研而有悟则进。教学副校长赵娟和教研室主任冯艳华对专家下校指导表示了热忱感谢,同时殷切希望专家常来指导,下校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相信老师们将以本次教研活动为契机,深耕细研,踔厉笃行,打造课堂新高度。
在各位教研员的悉心指导下,我校也会继续加强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和课堂改革,认真落实新课标理念,磨砺出越来越多的好课堂,全面高效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
编辑:冯艳华 赵 丹
审核:王 军 赵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