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作者小传
李大钊,出生于河北月亭。早年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919年,他热情投入并领导了五四运动,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伟大贡献。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写作背景
这首七言绝句是李大钊于1916年春在日本写的一首诗。全文为“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废除共和体制登基称帝,正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闻讯准备回国参加讨袁护国运动。但李大钊回到上海不久,袁世凯就被迫取消了帝制,于是他又返回日本。当他到了日本江户时,恰逢他的挚友幼衡准备回国。李大钊在为幼衡送行时,写下这首七言绝句,抒发了自己对中国政局黑暗腐败的愤激之情,表现了他为重整华夏神州的理想而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 [1]
作品
1.《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李大钊同志所著"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日发表于"言治"季刊第三号,这是中国最早的一篇欢呼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同志指出了十月革命与法国革命性质的区别;宣传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表示了对俄国劳动人民解放的无限欢欣和赞扬,扫除了有些人对十月革命所采取的怀疑态度。这是一篇充满战斗精神的著作,与同年十一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同为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献。
2.《庶民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是一篇演说,发表于1918年11月末或12月初,这是李大钊在天安门的演说。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五卷五号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文,这是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文献之一。
3.《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8年11月载于《新青年》。文章热烈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布尔什维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宣告布尔什维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作品赏析
李大钊同志的这首诗,立意深邃,感情激越,气势雄浑。
头两句写离情,"壮别天涯未许愁"句中的"壮"字,写出了革命者的离别和英雄气概。李大钊同志送挚友幼衡回国,天涯作别,各自一方,离愁别恨,难免发生。然而为了实现救国大计,创建"理想之中华",则又觉得不应有任何的忧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中的"尽"字,将作者抛弃个人离愁别恨的革命豪情和为实现革命理想矢志奋斗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着重写作者对革命胜利的憧憬。
"何当痛饮黄龙府",是借用了当年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兵的典故,"黄龙府"是金国的京城,岳飞为抗击金兵对部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这是用来喻指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大家痛饮祝捷,欢庆胜利。
"高筑神州风雨楼"句中的"风雨楼",是"理想之中华"的代称,此处用兴建"风雨楼"来喻指"理想之中华"的创建和纪念革命成功。
这首忧时伤民的诗章表现了大钊同志的革命壮志豪情,并以此相互勉励,以增强为革命理想奋斗到底的坚强意志,坚定对革命前途的胜利信心。
视频材料
阅读感悟
李大钊同志的这首诗,立意深邃,感情激越,气势雄浑。头两句写离情,“壮别天涯未许愁”句中的“壮”字,写出了革命者的离别和英雄气概。大钊同志送挚友幼衡回国,天涯作别,各自一方,离愁别恨,难免发生。然而为了实现救国大计,创建“理想之中华”,则又觉得不应有任何的忧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中的“尽”字,将作者抛弃个人离愁别恨的革命豪情和为实现革命理想矢志奋斗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着重写作者对革命胜利的憧憬。“何当痛饮黄龙府”,是借用了当年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兵的典故,“黄龙府”是金国的京城,岳飞为抗击金兵对部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这是用来喻指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大家痛饮祝捷,欢庆胜利。“高筑神州风雨楼”句中的“风雨楼”,是“理想之中华”的代称,此处用兴建“风雨楼”来喻指“理想之中华”的创建和纪念革命成功。这首忧时伤民的诗章表现了李大钊同志的革命壮志豪情,并以此相互勉励,以增强为革命理想奋斗到底的坚强意志,坚定对革命前途的胜利信心。
朗读视频
小组成员:
王一冰 202302040131
孟孜彤 202302040128
刘孟一 202302040126
张晓林 202302040137
刘海峰 202302040104
刘浩 2023020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