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追光进取的热情,带着学校领导的殷切叮咛,2023年10月16日,我们一群一小人走进美丽的湘府英才小学,开启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跟岗学习……
湘府英才扎实精彩的教研活动,一次次给我们带来了震撼和洗礼。湘府英才的课堂 ,闪烁着师与生智慧的火花,迸发出孩子们拔节生长的力量。
常态公开课
丑云嫣老师执教三上《秋天的雨》
云嫣老师循循善诱,课堂中扎实落实孩子们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训练。她的课堂,亮点可不少。
亮点一:立足学生自身意愿,组织教学活动。他以“找到你喜欢的段落(句子),说理由”为主线,从学生的意愿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句段的品读。
亮点二:紧扣语文要素,发展学生能力。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频频点头”时,云嫣老师依托课文语境,让学生想象画面,表演动作,再延伸到生活情境中,用“频频点头”来描述具体的场景。
亮点三:有梯度地进行语言训练,丰富学生的想象。
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色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色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课堂中云嫣老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句子1和2,关注到了描写动作的词“扇哪扇哪”,为后面的仿写练习做了充分的铺垫。在学生的学习单中,仿写练写先是填空式的补充,再是独立写完整的句子,充分体现了老师由扶到放,渐进式引导过程。
云嫣老师课后说课
语文大组长蒋馨蓓老师总结评课1
宋昕钰老师执教《示儿》和《题临安邸》。
这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爱国情怀。古诗的创作年代和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条鸿沟,如帮助学生构建古诗词和爱国情怀的联结,无疑是我们老师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宋老师的精心设计就体现在此。她将两首诗进行对比研读,利用课件呈现了当时南宋和北宋的疆域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寻找陆游至死仍挂牵的中原,和学生一起走进那段南宋被金国侵占疆土的屈辱历史,接着宋老师又带领学生回归文本,扣住“悲”去品读陆游的爱国情怀,继而究“悲”的根源,从而引出林升的诗的“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当汴州”,并从中体味林升之“怒”。一“悲”一“怒”相互呼应,相互融合,这份“爱国情怀”的种子自然而然就扎在了学生的心房。
文本整合、学科融合、学生与文本产生联结的桥梁的搭建,宋老师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范例。
语文大组长蒋馨蓓老师总结评课2
我们跟岗团和湘府英才的老师们交流,取经“大单元备课+分层教学”
梁春飞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
梁老师打造了一堂我们一线教师心之神往的课:教师在行云流水般的地引导,学生在欢快的跟随,智慧的火花在不停的闪现,碰撞,再生出新的火花。
用梁老师自己的话说,低段古诗教学她重在激“趣”,在她的趣味课堂,我们看到了三美。
一美美在视觉的冲击,课件中的小视频和插图,把美如仙境的庐山拉进孩子们的眼中,心中;
二美美在琅琅的书声中,从节奏美的朗读,到韵律美的朗读,再到画面美的朗读,梁老师的引导层层深入;
三美美在思维的火花,字理识字让孩子们形象地感受到汉字的形,进而由形推测联想到义:大的水就是“瀑”,火居住的地方是“炉”,想象真是恰如其分。诗句“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升”和“生”的对比分析,训练了孩子们思辨性的表达,继而横向延伸到“白云生处有人家”,“生”的意味更是深刻了。从“飞流直下三千尺”中“三千尺”,横向延伸到“桃花潭水深千尺”,夸张的奇妙更让孩子们有了回味。
我们跟岗团参与他们的研讨评课。
语文大组长蒋欣馨蓓老师总结评课3
心心念念期待着,终于迎来了周三下午语文大单元的备课活动,这一次研讨活动 的主题是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湘府英才、湘府益清小学、高云校区的全体语文老师以及我们所有跟岗的老师,都参加了。
这次教研活动一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示范课展示,第二个环节:评课交流,第三个环节:主题微讲座,第四个环节:总结提升。
周思瑶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段的学生,我们老师应该注重培养他们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周老师的课堂就为我们树立了培养学生学法用法的范本。
在第一课时中,唐老师已经引入了学习古诗五步法:一解诗题,二知诗人,三读诗文,四理诗意,五悟诗情。在第二课时,老师根据“五步法”半扶半放式的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首诗,学第三首诗时,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五步法”自学古诗。
周老师的课堂还为思辨性教学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在第二首诗《题西林壁》中,她设置一个思辨性的问题:说一说“岭”和“峰”的区别。她先让学生根据初始的认知去表达,再让学生通了过PPT中的图片视觉感知对比,接着点学生做模特,借助他并排的手指画岭,手掌并拢侧立画峰,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更准确表达。
在第三首诗《雪梅》中,周老师也设置了一个思辨性的问题:诗人到底喜欢梅还是雪?学生在辩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必然就需要联系到最后两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进行理解,他们的辩论过程又呼应了“费评章”,学生自然对此加深感悟。这样的问题,可以带动学生整体性地连续去解读文本。
扶洁老师的微讲座《思辨有“道”,提问有“径”。》
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有六大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到底什么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很多同行应该和我们跟岗的老师一般,还只是停留在概念的理解上。
扶老师的讲座, 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涵、价值探讨、提问策略三个方面展开。在提问策略这一个部分,她以自己执教《花钟》为例,当时她在20分钟之内就提出了二十几个问题:花中上有哪些花?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看图片猜猜这是什么花,美在哪里?谁来做吹的动作……课堂就这样在机械式的你问我答中进行着。课后她反思自己:这样的课堂,语言的美感何在?文学的博大何以体现?后来,她去观摩专家的课例,课堂上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先写蔷薇花,再写牵牛花,再写午时花,能不能打乱花的顺序?对比之下,这样的问题确实综合性更强,不是简单地从文本寻找信息,而是需要扣住时间变化考虑到语言有序表达的需求。
这样生动的举例说明,让我们对思辨性教学有了进一层次的理解,真是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微讲座 : 思辨有“道”,提问有“径”
回顾自己平时的课堂,课堂上细碎的问题太多,这正也是我自己的问题。碎片化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持续性的创造性的思维。阅读文本时,圈画练习,提取信息,只是简单的思考,需要对大量信息进行取舍,整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辨性的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筛选信息,从而创造信息的能力。
第二环节:评课交流
每个年级,派一个代表总结评课,大家紧扣主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见仁见智,思辨的火花不断碰撞着,闪烁着,又生出无数五彩的火花。
各个年级代表评课
湘府益清小学教师代表评课
第三个环节:总结提升
活动持续了接近三个小时 ,每一个参与的老师都在认真地观摩、倾听。柳桢总书记、郑灿校长全程参与,柳书记和郑校长肯定了大单元备课教研活动中可圈可点之处,收到的成效显著,这样的教研活动对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是巨大的。
郑校长总结经验,提出建议。
这样从上而下,从头到尾的沉浸式教研,充满了唤醒的力量。难怪湘府英才有这么灵动而有活力的课堂,常态公开课就是日常化的课堂,日常化的课堂就是公开课的标准。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感恩两校领导们良苦用心为我们搭建“手拉手”帮扶活动的平台,感恩湘府英才的老师们,你们合力共成长的团队风貌,你们追求卓越的“和美”教育的情怀,唤醒了我们内心瞌睡的勇气和力量,恪守教育初心,学习的旗帜屹立不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