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课程体系,积淀文化品味

银杏叶
创建于2023-12-02
阅读 416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全省乡村学校课程建设专题研修活动

  12月1日—12月2日,江西省乡村学校课程建设专题研修活动在南昌举行,萍乡市教育局教研室课题办主任朱红梅带领我市11位乡村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参加本次培训,萍乡课程学习团队认真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更加深刻理解了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课程建设对学校发展的支撑作用以及课程文化的育人价值。本次培训会不仅打开了萍乡市课程学习团队成员们的视野,还丰富了课程特色建设理念,更启发了大家对乡村学校课程建设的新思考、新路径、新方向。

开班仪式

       首先举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杨勇主任讲话。他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三个思考:1.如何深刻理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身心健康的人;3.如何落实并推动课程建设。他希望与会人员多学习、多思考、多互动。

       

专家讲座

桂花课程体系建设

       接下来,深圳市龙华区桂花小学书记、校长王婷做主题为《基于“桂花文化”的“芬芳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探索》的讲座。王校长如数家珍般地介绍桂花小学课程建设的历程:1.重回教育原点,探寻生命本质——关于学校教育哲学的思考;2.重塑核心价值,唤醒生命潜能——关于育人核心目标的思考;3.重构课程体系,直面生命成长——关于学校课程建构的思考;4.重建学习生态,酝酿生命芬芳——关于学校课程实施的思考。

       芬芳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厚蕴课程、 博蕴课程、馨蕴课程。

       厚蕴课程对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是“五雅少年”育人体系中“雅言、雅行”的支持课程。这一板块强调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依托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筑础奠基。

       博蕴课程是跨学科融合课程。 “FLOWER”不仅为课程改革注入生机与活力,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力,也为学生构建了多元思维模型,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教育拥有了温暖师生生命全程的能量。

       馨蕴课程对标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是“五雅少年"育人体系中“雅趣的支持课程。这一板块强调学会学和健康生活,以活动课程为主辅以社团课程、课后服务课程,很好地回应了“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芬芳”的办学理念。

       短短三年,她带领桂花小学快速发展,用课程体系建设点燃乡村学校发展的希望。如今桂花小学课程体系枝繁叶茂,一步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做出了不一样的教育品牌。

校园文化建设

  12月1日下午,叶存洪教授的《学校文化建设:方法与路径》的讲座提出了“制度管人,文化润心”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精髓,叶教授从学校文化是什么、学校文化的重要性、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学校文化主题的提炼、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撑五大版块向大家讲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那些事,让大家对校园文化的建构和提升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更理性地思考。

        原来良好的校园文化是能够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增添学校活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是要注重大美至简,追求简与丰的辩证统一,切勿堆砌太多文化景观、符号,要有空间留白的;是要注重积淀传承,非新无以进,非旧无以守,在不断发展中找到可以一直传承的文化基因,并根据时代的变化,赋予新的内涵,作出新的诠释的……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文化分裂、文化太多、文化无人、文化无魂、文化无序、文化无痕。基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叶教授建议大家提炼学校文化主题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1.依托学校历史底蕴;2.依托学校独特的区位优势;3.依托办学理念;4.依托传统项目;5.依托学校名号;6.依托校园名胜;7.无中生有。

       他提出一所学校学校文化的支撑一定是这样的:机制好、理念新、目标清、工作实、团队强、积淀深、语言雅、创意锐、教室美、有故事、合科学以及因陋就简,自己动手。

       他说:“教育实无痕,处处皆文化。”优质的校园文化必定是教育之路上的有效助力,伴随教育人一路繁花。

课题体系发展

       第二天上午,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谢翌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学校课程体系发展的“理”与“路”》的专题讲座。

       首先谢教授为大家解读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素养、为什么学校要做好课程建设。

  然后,谢教授从课例研究到课程体系建设、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好课程的主要特征与观照维度、学校课程组织的“理”与“路”和学校课程建设的成果表达与未来发展五个方面阐述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规范性。

       随后,他以现场课程体系建设的范例,直接解剖课程体系建设的原理和路径,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进行阐释学校课程体系发展的“理”与“路”。

  他结合相关理论与个人多年来的课程建设经验,向大家讲述了课程发展对学校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设定学校总体目标时,课程的建设者必须要有毕业生的形象设计,是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也是学生的素养结构期待。毕业生的形象设计是以产出为导向,紧扣学生发展,回应社会需求。他提到“CHATGPT”的诞生,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面对未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将来我们更要从“关注确定性知识”转变为“关注面对不确定性的素养”培养目标,所以他提出现如今的教师要超越“传道·授业·解惑”,走向“引道·学业·激惑”。

       接下来,谢教授给老师们分享了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他告诉老师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的五大要素,而五大要素必须基于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最后谢教授结合一些学校课程设计与研制的案例,让老师们更具体、直观地明白了好的课程是怎样一步步诞生和优化。谢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见解精辟独到,充满理趣,引人入胜,让老师们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有了全新的思考。

课程建设经验分享

  萍乡市芦溪县张佳坊学校游晓齐校长《“竹韵”课程撬动山村学校新发展》进行现场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他围绕“竹韵”课程基础与科学分析、课程理念与目标厘定、课程内容与结构化表达、课程实施的校本化做法、课程评价及体系的再建构、课程的传播与辐射六个方面展现了该校校本课程建设上的经验与成果,获得了谢教授和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南昌市东湖区教师发展中心万远芳教研员以《东湖区课程治理全方位视角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从实施的背景、实施路径和实施成效三方面阐述。从“一校一品”工程的实施到反思,确定区域课程治理的概念与路径。万老师从价值统领到文化培育,自上而下,上有理念引领下有文化滋养;从机制建构到多元自治,一左一右,多主体协同均衡调度;从瀑布推进到评价机制,一前一后,先做后评,以评促进。这一“六向度”课程治理路径,就是东湖区课程治理现代化实践探索的经验。

  玉山县怀玉山中心小学李新建校长以《非遗文化进校园,怀玉赣音醉心间》为题作经验交流。学校从“古色”传统文化入手,以“赣剧进校园”为契机,以文化人、以戏育人、以曲润心,实施特色课程《怀玉赣音》。提出课程育人目标“面向人人“,从“向下生根,向上生长,向后品鉴,向前奔赴“四方面为纬度,构建“1+4”课程体系。具体实施模式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五线并进”。他们让赣剧走进学校课堂,依托学校的系统教学与人才储备,让我们看到了“传承、创新”的理念,让赣剧文化整合,更好地为育人目标服务。

  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万长瑛校长就《基于核心素养的“1+x”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为主题,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核心素养、1+X课程架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六个方面进行经验交流。

        从培养“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会生活”的核心素养出发,建构出“1+X”课程的“三线、六部、X点“。从课内小课堂嵌入式到校园中课堂多元化,而到社会大课堂探究式的“三线”课程实施途径,涵盖六门学科并以此拓展。通过“课内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三条途径科学实施,多元评价,实现立德树人的依次递进和有序过渡,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优势和育人价值。

  永修县吴城中学饶锦强校长以“生态教育 ,和乐人生”为题,就学校生态德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作经验交流。饶老师从课程起源、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成果展示七大块进行详细阐述。通过“‘生态吴城’生态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通过生态德育观的培养,创设学校隐性课程,学科渗透融合,整合校内外资源,让学生“和乐一生”做一个对社会有责任的人,提升教师教学教研素能和学校办学品位。

  南昌市北湖小学徐耀志校长以《构建品质课程引领内涵发展一以灵创课程建设为例》作经验交流。

       徐校长提出学校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出“灵创教育理念,“灵”援引北湖校名“湖之灵动”。“创”援引办学特色“科创育人”。整体寓意:灵心立德创行树人。探索出“灵动健康课程”“灵艺雅美课程”“灵尚修身课程”“灵慧言语课程”“灵妙思维课程”“灵科探索课程”六大课程,让课程与社会融入、与知识融通、与儿童融合。

       学习是可贵的,培训是精彩的。通过省教研室举办这次宝贵而精彩的培训学习,我们对乡村课程建设有了新的认知和见解,对乡村课程建设有了新的思考。我们该怎么去推动乡村课程建设?如何让课程在乡村学校落地开花?本次培训学习给我们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学以致用,不断进步。我们将会利用本校的不同特点,将乡村课程建设工作做得更规范,更有内涵。

供稿、图片:李丛凤、黄志芬、文李灵、林小珣、陈璐、康中华

编辑:李丛凤

审核:朱红梅

阅读 416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