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华社会化学习听课随笔1

宗宝星
创建于2023-12-02
阅读 94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社会化学习目录

1.问题:80%学生在80%时间在虚假学习

怎样去听课?利用数学学习脑电图来分析,儿童学习分为3个层次,听、做、说,语言输出时思维更活跃。

2.假设:构建社会化学习课堂行动范式

组织变革:构建共同体

制度创新:群体评价制,当对个体评价转向对小组评价。学生形成责任互赖。

行动指南:完整的方法论。

小组如何高质量合作交流?

寻变:构建一种群体自治的学习生态(座位,桌面能有多干净就多干净,肢体身体前倾、目光看向对方)

看到哪里指哪里,指哪里说哪里!

读题—阐述观点—互动(是否同意?你能不能告诉我这个商为什么写在百位上?评价追问补充)—总结(谁来总结一下?)—完善(独立探究黑色笔记录想法,蓝色笔记录同伴想法,红色笔记录老师的介入全班质疑讨论)

探索:建构“社会化学习”育人系统

尝试:构建社会化学习课堂探索

正常讨论完汇报,社会化学习这里是讨论完质疑深化。

3行动 构建“研发、检验、推广”三位一体研究团队

辐射:建构“跨学科、跨学段、跨区域”三位一体推广

4成效基于证据的学业提升素养发展

二、课例《圆的认识》

放中间,凑一起,指着说,善追问,全掌握。

师:只有自己进步是可耻的,小组同学全部掌握才可以。同学同学,我们也可以互相学习。

问题1:圆还有什么画法?

师:想回答问题,必须是全组的同学全部举手才可以。在组长胁迫下,全班同学都举起手来了,那我肯定选择举的最高的。

师:我肯定不可能选组长回答,请组长推荐一名,组长成功的帮我排除了一个。

万一回答不出来,没关系,只能说明组长无能。

师:这个想法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团队讨论的?其他三位同学站起来,掌声送给他们。

没有答案,30秒快速讨论。



师:说:我们的方法是…  掌声在哪里?!

真是一个特别有创造力的班级,老师没想到,你们俗能俗到抖音小视频,雅能雅到割圆术。

师:方法千千万,背后的数学本质是一样的。

问题2:如果不用圆规画圆,怎样确定圆心在哪?怎么去找硬币的圆心呢?

师:是直接回答,还是互帮互助一下?

如果四人团队搞不定,可以四个人分别去其他组采个风,或者两个组组起来。

师:安静思考,你只有带着思考出发别人才欢迎你,不然你就是一个索取者。

师:时间到!行吗?来,你来回答,掌声在哪里?

师:会听,会学,会思考,真好!



01:39

问题3:套圈游戏为什么要站成圆形?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喜欢张齐华老师课堂上敏捷精准的追问,赞叹于张老师从容自如的课堂把控,也常常因为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开怀大笑……而今天听张老师《圆的认识》一课,除了为他的教学技艺和深刻见解折服,为他对数学课堂的执着追求和诗化演绎赞叹之外,更重要的是认识了一种减负增效的新的课堂学习模式——社会化学习。新课标中提及的更为实践化的学习方式——“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都与社会化学习相互关照,社会化学习所注重的“在合作中学”同样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张老师提出的社会化学习教学主张,大胆对课堂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构建了“独立研究-组内共学-质疑深化-评价反思”的课堂框架,尤其是持续15~20分钟的组内共学环节,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同学们的相互支持、帮助、启发下,在数师弱干预、低介入的情况下,完全实现了基于团队的学习自治。以《圆的认识》为例,课一开始,张老师先从学习单的解读开始,学习单从学生的角度设置了学习目标,研究内容,组内过关,当堂检测等几项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精准学习任务为支架,以提问为思维的突破口,让学生探究。在充分的组内共同学习后,一改传统课堂中学生个体展示或团队汇报的学习形式,直接以学生组内共同提出的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基于问题展开新的讨论和对话,在质疑、答疑、对话、碰撞中,再一次将思维引向深入,帮助学生的理解实现由模糊到清晰、由单一到多元、由肤浅到深刻、由散点到结构的四大转型,从而真正以高品质的组内“共同学习”促发学生实现集体性的深度理解。正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充分而深入的独立探索,这是高品质组内共学的前提;看到了学习团队连续性、高交互的对话和沟通,这是组内共学的重要保障;也看到了基于小组提问而延伸出的“生一师一生”多维度、深联结的质疑深化,这是组内共学的有效延展和完善。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和思考,更看到了彼此间真诚的交往和互动,看到了他们基于学习任务而在一起真实的表达和倾听、善意的提醒和补充、真诚的鼓励和欣赏、必要的妥协和让步。


学习之外,我们看到了基于学生共同体的课堂生活,看到了生活场景下人的真实改变和成长。学科育人,既代表着学科内生的育人价值,也昭示着我们可以借助学科学习,在学生相互交往、对话和互动中,实现他们的社会性成长。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要始终明确:双减政策下更应该重技能,重能力,培养孩子的学科素养,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完整的生命个体,是活生生的人。时代在变,课标在变,需要培养的人才在变,教学模式也要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王江 “质疑深化”实践手册

社会化学习的课堂框架

20分钟呢质疑深化真的能将原本课堂40分钟的内容守住吗?


1.意义:质疑深化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到底要带着孩子们往哪个方向迈进?

组内共学的认识由模糊走向清晰,方法由单一到多元。孩子的思维由肤浅到深刻。孩子的零散知识点变得结构化。

课堂内没处理的问题由课堂内走向课堂外。


基于问题,提供支架,二次讨论,厘清


06:05

2.质疑深化核心问题的确定

核心问题怎么选?紧扣目标,抓住重难点,课堂为孩子们服务,研读课标。

3.核心问题怎么来?小组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未解决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48进12

12进3

分类:只要谈到方法第1列,有什么区别放2列。排序,关联,搁置。

12进2 转换角度

如果学生实在不会提问问题,就拿出纸看看学习目标,在内容后面加3个字,是什么?

基于学生提问的双重板书设计


黑板上的板书是为初始问题服务的,第一个问题问什么?就写什么?


终端板书:研读教材、课标、提问

质疑深化基本流程

10:04

四、倍的认识备课指南

1.教材分析与任务设计

越接近教材的学习单就是越实用的学习单,目标的设计从教参“搬、改”


2 提问:问题的整理与筛选排序

孩子自己提的问题,学生会乐此不疲。

到底怎样选问题?就是看教学目标。

课上不允许学生在座位上回答问题,而是来前面指着初始板书来解释,符合直观化。

学生上台提问时,学生先说“请大家认真听”再审视一遍。


09:07
阅读 94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