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3)

孟仲哈
创建于2023-12-02
阅读 22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庄子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描述普通人们的行为后,指出导致这种行为的原因。“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如果只是以自己的成见之心当老师,那谁会没有老师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以为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当有人和自己意见不合,总认为是别人的问题,也就是有所谓成见之心。有句玩笑话: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把别人的钱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另外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放入别人的脑袋里。所以佛教要讲去我执,儒家讲四毋,其中一条就是毋我。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情绪的世界,如何正确、公正、客观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是一件多么难得事情。庄子接着又来了一个设问句:“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意思是:如果每人的成见之心都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那又何必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来取代成见之心呢?一个愚蠢的人都有嘛!如果成见之心还未形成就说有是非,那不是意味着今天才说去越国结果昨天就到了吗?这就是把没有的事情当成有呀!(庄子认为成见之心形成后就开始有了是非之辩,这与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世界万物从本体上说是无善无恶、无是无非的,这也就为万物唯一提供了理论依据)无有为有的事情即使是神明的大禹都不能知道,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在庄子眼中,成见之心也就是无有为有的事情。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我们讲的话并不是像风吹动一样,说话的人都有他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所说的话并不能成为特定的标准。庄子把我们所说话当做人籁,与风吹的地籁当然会有所不同,因为人讲的话一定带有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所谓成见之心,并不是真理,因此并不能当做标准。

      “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他们果真有自己的言论吗?还是压根都没有自己的言论呢?他们以为自己说的话有别于刚出生的鸟叫声,但是果真有差别吗?还是没有差别呢?庄子通过这一段实际是否定大部分人的言论,在这个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大部分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有的人云亦云、还有的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黑白颠倒、胡说八道,这也就是现在的所谓专家多么让人讨厌,不是专家不明白普通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只是各种功利心、私心、为了主子而不得不摇旗呐喊的心作怪罢了。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庄子提出了四个问题让我们思考,大道是怎样被隐藏了有了真假之分的呢?正确的言论是如何被遮蔽了而有了是非的分别呢?大道去了哪里而感觉不到了存在呢?言语又是如何存在却不能被人们认可呢?然后庄子对当时诸子百家争论不休的状况给出了他的看法和解决之道:“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大道被个人成见所隐没了,正确的言论被华丽的辞藻所遮蔽了。因此才有了儒家、墨家等关于是非的争论,他们都是用别人不正确的观点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如果是这样,不如用明静之心去寻求实物的本源。庄子认为当时诸子百家各有各的观点,总是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别人的是错的,须不知各家观点都是站在不同立场而发出的,过去几千年后,人类其实又有多大的进步呢?各自持有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其他自己认为的异类横加指责,不惜大动刀戈,战争、制裁、封锁成为了当代世界的高频词汇,人类在科技和生产力大大发展的同时,真的感到更幸福了吗?人类最终到底是需要什么呢?王东岳老师表达个一个观点:“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和生产力大大发展了,并没有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因为生活成本提高了。”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房子、车子、孩子教育、医疗、养老都成为了刚需,转换成了生活成本,即使我们忙忙碌碌一生,拼劲自己全部的力气,也只能为了那点收入卑躬屈膝,为了孩子心力交瘁,为了家庭而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

阅读 2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