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

成真
创建于2023-11-29
阅读 3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上好课题研究课,所有课题组成员在主持人梁海妹的组织下,认真的开展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只为打造一堂优质的公开课。

  2023年11月29日,徐慧娜老师根据课题工作的安排,在五年级(1)班上课题组第一节研究课《圆明园的毁灭》,所有课题组成员前往听课。

  徐老师第一次在五(1)班上课,在课前和学生进行沟通,彼此熟悉,拉近距离。

         圆明园,这座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也是世界文化瑰宝之一。然而,1860年的那场大火,让它化为乌有,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本节课,徐老师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通过读讲结合,让学生深刻地去领会圆明园的辉煌和被毁后愤慨心痛的情感。

        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徐老师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并思考课后练习题。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经过朗读,找出文章该段落的重点句,然后展开想象,了解文字介绍中的圆明园。当学生逐渐梳理出文章层次与想象空间后,再借助课件呈现圆明园复原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

  学生在徐惠娜老师的引领下认真的自由朗读课文。

  徐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交流、探讨。

  最后,徐惠娜老师做了课堂总结:火烧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民族无法抹去的伤痕。我们要正视历史、弘扬民族精神、汲取历史教训、倡导和平。激发学生勿忘国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公开课结束后,课题组成员集中在党务室进行议课,对本节课评议。首先由徐老师做课堂教学反思。她认为在这堂课上,自己还是比较投入的,但学生表现不是太好,发言的积极性也不高。原因是没能让学生更多地与文本接触,对学生的预习能力估计得过高。本以为五年级的学生读通课文没问题,所以课堂上没能让学生初读感悟,学生读得不够多,朗读的形式较单一。再加上本课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不能入情入境。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今后努力的目标

         听课老师认为,抓住教材的空白点进行补白,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大容量。如,简介圆明园的占地面积,把它和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相对比,感受圆明园的建筑规模的宏伟。

         在第三段教学中,让学生想象: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在看完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后,学生尽情谈自己的感受,接着叙述:同学们,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毁一座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50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三天三夜呀!教师沉痛语调已让学生的心紧缩成了一团,静默几秒钟后,提问:你仿佛看见什么被烧毁了?

        通过读课文,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已经到了极致,但仅仅这些仇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反思,还需要树立振兴中华的决心与信心。于是补充旧中国的腐败落后的资料以激起民族危机感与责任感,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写话,交流,朗诵,宣誓,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课堂教学效果达成很好。

  最后,徐惠娜老师表示,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继续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阅读 3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